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王凯军丨环保回忆录:餐厨垃圾产业的双剑合璧与三次融合

时间: 2021-10-28 15:20

来源: 绿茵陈

作者: 王凯军

王凯军老师年少成名,在科研上卓有成就。特别是,他和中国第一代环保工作者一起工作,经历了中国环保重大事件的全过程。

去年值王凯军老师生日,在弟子们的一再要求下,他开始陆续回顾从业以来的经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口述了《环保回忆录》。绿茵陈和913工作室一起,有幸记录整理相关内容。

本文截取了王老师从水处理进入有机固废领域的相关章节的部分内容,涉及对垃圾分类的预判、餐厨垃圾细分领域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与产业界的多维度合作等。

我们关于有机质固废的研究起步很早,在这个细分领域产生了最早的一批理论及产业化研究成果,储备了一些前瞻性的技术及实践经验,并在技术与产业的互动中提出创新理念,比如餐厨垃圾领域的“双剑合璧”与创新的“三次融合”。

应该说,仅仅是餐厨垃圾处理还很难说是跨界研究,虽然,餐厨垃圾属于固废专业范畴。但就餐厨垃圾的主体工艺而言,主流工艺是厌氧工艺,我们从事厌氧研究的反而应该是主角,所以无从谈到跨界研究问题。

01开拓有机固废领域

Develop the field of organic solid waste

关于工业废水领域的厌氧工作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005年左右,我们承担的“十五”863项目EGSB研究的鉴定会,请曲久辉老师主持做的验收。科技部柯兵主任在验收过程中问我过一句话,我印象挺深的,他说:你们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厌氧负荷已经达到很高,设备做得也很好,你们认为下一步还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吗?

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回答:从大的方面来讲,厌氧在水的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除非要研究一些特殊类型的化工废水、难降解废水或高盐废水,作为工艺本身,我们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想法,到2000年左右,我认为关于工业废水厌氧处理的研究应该告一段落了。由于推进了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和产业化,企业完全可以复制推广。我又开始转向城市污水,比如,2003年开始做阿克苏那些项目。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我就没太关注废水厌氧处理。但是,因为餐厨垃圾的事情又把我拉回到厌氧领域,重新关注厌氧领域。

2000年前后,我被北京市政府聘为政府顾问团顾问。按说我应该被分在水环境领域,但是分组的时候,水的这组人才济济,如钱易院士等都在水组。后来政府那边就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能不能去固废组,我同意了。

image.png

顾问聘书

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参加固废方面市管委组织的会议。北京市固废处理方面每年的工作会向我们报告,听我们的建议。

北京市的固废战略最初是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定的:填埋为主,焚烧为辅。但是到我当顾问那时候,北京市垃圾围城的压力已经大得承受不了,就想做焚烧。

一提焚烧,社会反应就非常大。我们固废组顾问团就到全国各地参观垃圾焚烧厂,参观完写报告给市政府,以顾问团的口扭转政府的想法。这个过程里头,我学习到垃圾处理和焚烧的相关知识,也看到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问题。

我近几年讲到创新时,说过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眼前的事非常重要。这是从我自己的经历有感而发的。我自己最早从事污水处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和固废打上了交道。打交道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一些关于行业发展的想法,并想办法延伸到了产业中。

当时,北京郊区县一共有18个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新发地是最大的,还有六里桥、十八里店等等,都很大。像新发地市场,夏季高峰期要产生1000吨果蔬垃圾,这些垃圾都到了垃圾填埋厂。其实这些垃圾都是有机的,很适合用厌氧方式单独处理。早在2002年,我就写了一个政协提案,建议把大宗的果蔬垃圾、菜市场垃圾分离出来,单独用厌氧技术来处理,因为这些垃圾含水率太高,不适合填埋,也不适合焚烧。

当时,我们课题组搞两个新东西,一个是王岐山市长让搞的将生物质热解为居民供气;第二个就是我提出来的果蔬垃圾厌氧处理。我们课题组那时候戏称一个是搞“闷烧锅”,一个是研究“白菜帮子”。

image.png

image.png

焖烧锅和白菜帮子

另外一个非常巧的事,大概发生在2005年左右,科技部的柯兵处长把我、清华大学王伟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李秀金教授叫到科技部去看一个东西。

这是一位国外的华人女教授提的环境技术和建议的专报,相当于一个研究报告,说用厌氧技术来处理有机垃圾,是可行的,采用的技术是序批式厌氧处理。这位女教授后来也回国了。

看完以后,我们都认为这个技术不是特别先进的技术,欧洲连续处理技术都已经有了。我90年代初在荷兰留学时就参观过帕克一个100吨的示范项目,垃圾分选完后,采用厌氧处理。当时欧洲也有其他公司做湿式厌氧。提完意见,我们完成了咨询的事。

但是,出来以后我把王伟和李秀金叫在路边上,我建议提一个餐厨果蔬垃圾的科技项目,他们俩也都表示同意。后来我又约着他们俩一块找当时的科技项目主管官员柯兵,把上述想法汇报了一次。

柯兵听了我们的想法,认为这个方案给出了垃圾的第三种解决方案技术,有可能解决垃圾处理填埋和焚烧的特殊问题。为什么呢?这些餐厨果蔬垃圾不进填埋场,渗滤液问题就少了,不进焚烧厂,焚烧的热值高了,所以,当时这是填埋、焚烧技术之外另辟蹊径的第三种技术路线,。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