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与青年环保企业家共进午餐

时间: 2024-03-18 10:49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歌猛进,环保行业来到了行稳致远的阶段,转型,改善,重构,第二增长曲线,结构性调整等关键词构成了当前针对未来的产业叙事逻辑。

在这个环境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环保行业是否还会崛起强有力的破局者?行业内那些年轻的企业家如何看待当前的行业发展?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样的看法?

绿谷工作室采访了一位青年企业家,与对方共进午餐,听听年轻一代的真实想法。

目录

与青年环保企业家共进午餐

01  成功只有一条路,通向失败的路有好几条

02  轻资产是伪命题

03  寄希望于存量

04  环保行业创业,顶顶重要的是人脉

05  好客户是谁

06  摘果子的人和铺路的人

一起参观完一家环保公司出来,我和一位青年环保企业家走在北京的三环路上。因为我还有些和行业有关的问题要问他。

为此,我事先在手机记事本上写了几个问题,他听到后有些讶异,说只是随便聊聊,你还这么郑重。我说:我不喜欢随便聊聊,喜欢有个方向。

出了那家公司,右拐,就走上了三环路。企业家说找个吃饭的地方,边吃边聊。我说:能比较安静地说话的地方就行。随手指指一家麦当劳,他说:怎么能在那里吃呢。也许他觉得以他的身家在快餐店吃饭跌份?也许他不好意思只是请我吃个汉堡?其实只因他是一个健康饮食推崇者。

一边走路一边聊天。我问:“你为什么没开车?为了环保吗?”他说:“我怕这里不好停车。”从上一代到这一代,环保行业的企业家都是这么朴实。

01成功只有一条路,通向失败的路有好几条

“环保行业有希望吗?还能出现有影响力的新企业吗?”这是一道送分题。

果然,企业家说:“当然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企业,这就是客观历史规律,一定会有新的希望,新的公司。但是显然很难出现那种大而全的公司了,行业会分得越来越细,企业需要越钻越深。”

说完,企业家接了两个电话,分别是安排一个污泥项目的前期接洽、安排上级考察接待。他非常忙碌,是这个年纪的人的正常状态。他是核心,是骨干,许多事情因他而起,围着他转,他也要做出判断,做出决策,为了公司能稳定经营下去——毕竟行业里满盘皆输的例子新近又有一个。他说起话来英姿勃发,做起事来如履薄冰。

比如,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是一个废旧资源回收项目,客户承诺给补贴,下属急得直跺脚,让他赶紧投资,他却依然没有下定决心,他说:“我得看整个链条里头的经济性。很多地方很多项目,就是你看着很光明,但进去以后不一定能商业化成功。”

“成功只有一条路,通向失败的路有好几条。比如政府看你挣钱了,它就反悔,不免费给你原材料,也不免费运给你,这是一种,还有一种,为了同一个环保目的,它还可以把钱补贴给用户,购买更优质高价更好处理的产品,而不是补贴到回收再利用上。我不能听它现在承诺得好,就完全相信。”他冷静地分析道。当然他也不是拒绝机会,他只是非常谨慎,为了这个项目,已经深入考察了多家公司。

我称赞他像个AI,比老一辈企业家更加深谋远虑,他似乎没觉得这是在夸他。但他这一代企业家的确少了点纵情肆意、志得意满。没办法,环保行业已经走到了靠行稳致远、靠经营手艺赚小钱、辛苦钱的时代。

02轻资产是伪命题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个路口,还没有看见一家餐馆。他说:“本来以为北京的三环边上有很多餐馆,没想到这里这么荒凉。”“是,好奇怪,这里本该是繁华地段。”“你能走路吗?”他问,这时我们大概已经走了5000步。我说:“那我可太能走了。”他大喜:“太好了,我也是很喜欢走路。”

“现在行业都在说轻资产,也有几个公司新成立了轻资产公司,这个事情你怎么看?”我继续问。

他说:“这个事情很有趣。真相是这样的:所有做得好的,能够持续经营的环保公司,都会走上重资产的路。那些大公司成立的轻资产公司现在还没有什么代表性,他们依傍的是母公司。他们要真的跟地产行业的万达一样,成立的轻资产公司能做到项目上百,50%以上外边的,我才真服。”

他回了一条微信,说:“另外,人们说一些事情的时候,喜欢偷换概念,比如把轻资产公司等同于有独门秘技的高新技术公司。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轻资产公司,只是些掮客、中间商。如果是货真价实的专精特新公司,那它当然能经营得好。经营得好,它就会投资,即便不投环保项目,投资建厂、买房买地算不算重资产?”

“我认为,从财务角度看,轻资产这个事情就是个伪命题。”他下了一个结论。我请他解释。

他说:“如果我有100个亿,我花一个亿买个污水处理厂。一个亿也不算小钱了,但在我的逻辑里头,这就是个轻资产,因为我有100个亿嘛,我才花了一个亿,这对我来讲就是个很轻的事情。如果我有3000万,我又贷款7000万,一共一个亿买了一个污水厂,那对我来讲,这就重得不得了,对吧?”

“那么,在环保行业,轻资产就是没钱的别称?”我问。他笑了,露出一口白牙,“可不是么?我们没赶上四两拨千斤的好时候。”

03寄希望于存量

“现在行业好像流传很多道理,但没有什么共识。”我有感而发。

他说:“是啊,我也听了很多道理。比如转型,改善,重构,第二增长曲线,结构性调整……这些观点都在和我们说着有机会有希望。但是这样的希望分在每个人头上感觉如此稀薄。最终还是各家走各家的路,贴近客户,才能真找到希望。”

“那么,市场是在倒退吗?比如,污水处理领域,资产都回归,民企挣个设备的钱,这跟30年前有什么区别?”我问。

他说:“不能这么说。毕竟市场规模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存量空间很大。30年前全国几个污水处理厂?现在多少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更新都需要有公司来干。就像一个饭馆,以前只有几个人吃饭,现在几千个人吃饭。而且水的领域总会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04环保行业创业,顶顶重要的是人脉

我一边听一边寻摸路边的小店,终于发现一家小饭馆,叫“柒小对卤粉拌面”。它装饰得略有点花哨,像是那种所谓的国潮,让人有点摸不准它能否做出好吃的食物。但我有点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毕竟我们已经走了一万步,我觉得再走下去,说不定都走到我们E20环境平台去了。

我建议去这个小馆子吃饭,企业家有点嫌弃,但可能也走得饿了,就点点头说,好吧。

进来扫码点餐,我也掏出手机,企业家说:“你看一下吃什么,我来付钱。”我一看这里的粉和面都是20多元钱一碗,就点了一个22元的“臭豆腐卤牛肉粉”。他问:“要圆的吗?加汤吗?”我说:“要扁粉,不加汤。”

他自己则点了一个不加汤的卤牛肉粉。两碗粉都有一块兰花干,几片卤牛肉,唯一的区别是我的碗里有几块臭豆腐。店家还另外赠送了两碗冰甜的绿豆汤。果然比麦当劳讲究。

一边吃一边继续聊。

我问,“现在创业环境是不是更艰难了,比如新进入者无法拥有环境基础设施,他就没有应用场景,他搞一个技术做实验都需要进别人家的厂……”企业家完全不同意:“在环保产业,几乎不存在你说的那种情形。比如说我,就要钻牛角尖,就要创业新成立一个纯做技术的公司,我要没这个领域的基础和人脉,我敢这么做吗?我一定得有把握得到股东支持或者有其他办法才行。”他说。

05好客户是谁

吃湖南米粉也要加辣椒吗?我想问但没问,继续产业话题:“说说你自己,主要在做什么?”

他说:“研发方面就是老牛破产,一点点前进。另外重点是提高用户体验。还有就是保证有一个能让自己永远活到明天的现金流。还好我们有一些运营项目,有持续的现金流。这也是我不把公司往重资产轻资产上靠的原因。”说到这里,他苦恼地说:“最烦人的是催欠款。”从他的语气里,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阿强【环保公司老板要账记】。环保产业里,共识虽然少了,共同的困难还是有的。

“你现在主攻的客户是哪些?”我没忘了我的问题列表。他说:“现在主要想搞搞你们E20说的那些B方阵。”为什么?“因为B方阵,地方的这些大国企,手里有很多资产,有很大合作空间,它们有钱又不乱投资。特别讨厌那几个所谓的龙头公司,本身没钱还到处乱扩张,老欠我们钱。”

06摘果子的人和铺路的人

企业家吃完了碗里的粉,说出一番老气横秋的话(相比他的年龄来说):“做环保,我觉得不出局就好,你就在这个行业里熬就好了,泡就好了,一点一点改进。牛顿这么伟大,提出经典力学,前面也有很多人给他铺了地板,数学方面给他积累到这个程度,他恰好是那个摘果子的人,因为果子到他那个时候刚好成熟了。环保行业内就更是了,如果你很幸运,那你能摘到果子,如果摘不到,那就把自己当做铺路人好了。”

他提出一番殷切期望:“我知道你们绿谷能够从历史角度看待我们行业,如果史料够丰富的话,你应该去看看真正给这个行业做贡献的人和企业,到底有谁,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形成了贡献,你重新去评价它,这对启发未来有点意思。如果没人做这个工作,那行业的发展,就没什么沉淀,反反复复,看起来总是很弱。另外,不光以前那些公司崩溃了可惜,上一代企业家本身就挺遗憾的,没有出现什么领袖级的人物。”

我的脑子里闪过几个名字、几张面孔,但我对他的后半段话不予置评,只说:“现在该看你们这些后浪的了。”这位一向老成持重的青年环保企业家,自负地笑了。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向来如此。

(本篇文章基于与多位环保行业人士的交流,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欢迎各位行业人士多多和我聊天、爆料。)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全新丽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