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09-27 11:47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我们行业内经常把工程化类比成产业化,把产业化类比成市场化,实际上是偷换概念。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在技术研发方面,国家和产业的投入非常大。产业转化过程中,我们强大的设计院系统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强大的工程系统,利用很广,遗憾的是大部分的项目,都没有实现产品化,跟真正的产业化还有极大的差距。后面品牌化和产品化的薄弱,实际上削弱了产业的转化。没有产品,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拓展,品牌化也非常薄弱。
资本化反而是行业的强项,除了行业内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有大量的野蛮人带着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行业中,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行业规模。可以看到这张图有一个沟壑,这个沟壑最缺的就是产品化和品牌化,因为产品化和品牌化的薄弱,造成资本跟技术之间没有真正的对接,是断代的。
总结行业面临的两个困惑:一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困惑。经济下行,外行业转型以及“野蛮人”的进入。二是来自行业内部的困惑。我们还停留在产业化的初期。不管企业是否有几十万的人员,有多少的市值,都是处于产业化的初期。还停留在低端的竞争阶段,大部分还在比谁更便宜,这是行业的悲哀。为什么那么多“野蛮人”选择这个行业,因为行业没有筑起必要的专业门槛。资本反而成为阻挡专业化的巨大门槛。很多“专业化公司”,一直在无奈和恐惧中渡过。
目前的市政污水行业,本质上是资本推动下的工程行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产业。
我们现在两大发力误区:一个是拼命强调工业研究,明知道不行,还要工艺强化,进一步去产业化。如果工艺技术不能跟产业进行衔接,进一步去产业化,其实是吃力不讨好。另外一个误区是资本强化,进一步去专业化。
概念汽车因为有非常强的产业化基础,所以推广很成功。但在我们行业内,概念污水处理厂因为产业主力军根本没有下功夫,概念成分居多,产业的内涵偏少。这样进一步威胁行业产业化,所以很难实现产业化。
产业升级的时代正在来临,小众市场价值凸显
外部环境正在促进产业的升级,国际市场一体化;互联网的深入;大众供给供大于求,小众价值日益显现;信息不对称减少,用户日益强势。
我们原来是一个供给社会,但是现在大众商品都是供大于求,绝大部分东西,包括钱在内都是供大于求,小众市场正在兴起,与众不同的高端市场正在兴起。虽然我们能生产世界上90%的马桶盖,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去日本买特殊的马桶盖,去日本买特殊的电饭锅,因为他们的档次与我们的供给档次不一样,他们做的是小众市场。
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借鉴一下别的行业。如果说手机、汽车是产业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可能我们行业学不来。但像酒店、餐饮等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行业确实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比如酒店,原来是招待所,短短的十几年中,在资本推动下,迅速出现“香格里拉”、“希尔顿”这样的高档酒店,即使比较低端的汉庭、如家也都有自己的品牌。酒店行业在没有人注重的情况下,却实现了品牌的转型。游乐场也一样,原来各个地方都是以地方命名,像北京石景山游乐场等,而现在出现了“迪士尼”这样的全球大品牌,因为“游乐场”也开始转型。商圈也是一样,以前交通中心就是商圈,现在大家选择去万达广场,去有特色、有品牌的商圈,也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大于求。房地产何尝不是这样。万达、万科、香格里拉,都是有品牌的公司。餐饮也是一样的,以前一个家常菜馆只要便宜,性价比高就会有市场,现在都是品牌连锁店,要有品牌保障。所以任何行业,都会走向产品和品牌化。
现在设计师和设计院都有自己的设计,设计也可以产品化,没有技术,设计也可以形成产品化,他是一种服务的载体。
环境产业出现了大的格局性的变化,第一是环境效果时代到来,另外环境监管的日益严格。而且现在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包括污水处理厂,风险非常大。现在无法关闭垃圾厂、污水处理厂,虽然我们知道一些不达标,但是仍然要运营,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在。这种就对行业有一种倒逼力,包括刚刚开启的土壤治理,都会面临服务升级的问题,真正面向环境效果的问题。不仅仅要把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建起来,建污水处理厂不是目的,建污水处理厂,达到环境效果才是目的。目前的中国,100%的环境需求需要提升。
我们行业产业错配比别的行业更严重,因为是政府驱动的产业。我们所有的文件都是根据政府来规范,政府如果错了呢?在五年以前,政府推动“太阳能”,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识别价值所在,掉到了沟里。
迷信政府的简单规划,如果说五年以前、十年以前的规划占90%,那是因为供给稀缺。未来新供给时代,如果简单相信政府规划,简单相信没有理性分析的体系,会让我们的供给更加错配。在规划和招标导引下,低端供大于求显著。市政领域同质化严重,供求失衡更加严重。因为我们迷信政府的指挥棒,虽然政府的指挥棒有80%是对的,但是很有可能有一部分是错的。
污水处理我们分了简单的层次:建成运转,是早期的指标。后来到了达标排放,强调百分之百达标排放,但现在做到百分之百达标排放的水厂并不多。后来又提出排放稳定达标。第四层次是正向服务价值稳定溢出,比如建设公园,建设新的水源地,这都是正价值的溢出,水平更高层面的溢出。
而现在的错配,恰恰是我们绝大部分设备都在满足建设运营或者排放达标的层次,大部分需求并没有被满足。
环境产业的升级方向:走向产品、品牌时代
编辑: 李晓佳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