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环境企业的五度修炼

时间: 2013-12-03 00:00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在中国,搞环境保护不容易,做环境产业更不容易,做民营环境企业家就更难。

尽管环境保护作为国策有将近30年了,有与计划生育同样的地位,但是历来两大国策,一手软,一手硬,软的当然是环保,因为发展是硬道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环保只有到了2006年以后才开始真正得到重视,这是环境污染倒逼的结果。当污染减排成为约束性指标进入政府考核,一贯虚拟的环保需求才变成真需求。环保人期盼了20年的中国环保终于开始成为真国策了。20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巨变,因此,如果做环保一定得有耐心,如果耐性不够你一定在中途改行了。

但是,真需求并不一定就是真市场。真实的环保需求业不一定就催生环境产业,这之间的桥梁就是商业模式。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基本都属于政府责任的范畴,环境产业因此就是环保企业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持续获益而形成的产业。

除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管理、人才、文化等因素外,在环保领域获得稳定的产业发展还需要经历五道特有的修炼。

一是产业链和服务链的选择

政府从完全自己做环保公共服务,过渡到通过采购服务来实现环保公共服务,已经经历20年的历程。而这个历程至今也并未结束。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环保工作从完全的政府行为开始走向市场。第一阶段,政府首先向市场采购环保设备,而投资、工程服务、运营服务政府则通过事业单位由自己来完成,这个时代的环境产业的主要业态是制造业;90年代中期,中国建设体制改革,政府保留环保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工程环节进入市场,这个时代的环境产业主流是工程服务;2000年左右,在投资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环保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促使投资环节进入市场,这个时代的环境产业资本为王,政府保留着运营服务环节,投资企业进入了市场;2005年以后市政公用体制改革,推动环境设施运营服务的市场化,污水和垃圾设施运营服务进入市场,这个时代的产业特征是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投资运营产业。

环保服务涉及的服务范围非常广,不同环保领域,其产业链的过渡并非同步完成,走在最前面的是市政污水处理,已经完成了从设备提供到运营服务的整体过渡,跟随其后的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基本完成产业链过渡。但是,绝大部分环保服务领域并没有完成这一产业过渡,目前的环境产业仍然处在产业化发育的初期,产业细分还没有开始,多种业态会在同一家领先环保企业中并存。桑德环保集团就是一家涉及面最广、产业链最齐全的环境企业,在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烙印。

二是获得服务盈利的认可

社会上说起环保,大都认为是公益事业,企业要在公益事业中盈利,并且持续盈利,这一点并不容易被政府和社会所接受,环境产业盈利受到社会非议,不盈利不能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产业有比一般竞争性行业更大的心理壁垒。其实,环保是公益行为,但是这一公益是相对政府服务而言,并非对环境产业而言。也就是说,政府做环保不能有盈利,但是为政府提供环境服务的环境企业是必须合理盈利的,否则就不能持续。类比一下,政府是公益的,但是政府采购汽车是市场行为,不能不让汽车公司盈利。这个道理环保行业用了20年也未能完成让社会和政府所理解,在具体服务中经常受到质疑。

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龙头环境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对一个民营环境企业在环保盈利的争论中压力也就会更大,民营环境企业家则首当其冲。桑德作为民营环境企业的领跑者,就是一个典型的在逆境中长大的公司,坚强而执着。

三是不断的技术和创新挑战

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具有太多的特殊性,地域不同、污染物不同、治理对象不同,加上中国高速而密集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边发展边治理,让中国的环保面临太多的世界级难题。虽然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经验,但是许许多多中国特有的环境困境在国际上并没有现成答案。这就要求领跑的环境企业在不同创新中寻求答案。因此,技术创新成为领跑环境企业的核心价值。

同时,一个优秀的环保企业还需要对未来的环境需求有准确的、前瞻性的预判,事先做出必要的技术储备,如果一个环境公司能够20年持续领跑产业发展,市场判断和与之配合的技术创新都是必需环节。这或许是桑德成功因素的关键之一。

四是政策与政府关系

环境企业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最终甲方是政府,而且是地方政府。在中国,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的体系远不健全,诸如土地、税收、补贴、排放标准等诸多政策因素都是产业收益的核心边界环节,而这些环节基本由地方政府所确定。因为地域的差异,在每一个环保服务项目上,所确定的边界都有巨大差异,要靠服务合同来具体约定,而在谈判中企业往往处于技术上优势和权势上的劣势。

地方政府的政策水平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都市,到边缘县城,差异巨大。这就意味着环境企业所面对的服务甲方差异巨大,需要适应不同水平的甲方的各种理性与非理性的需求,并且保持合理收益。这需要高超而敏锐的政策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

五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资金来源

环境服务依托环境设施资产的实施。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伴随高速的城市化,投资是环境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环境产业的发展历程始终离不开投资与资本的介入。

事实上,环境产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被市场高估的产业,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谁都能体会环保的确实需求,也就都给了环境产业过高的预期。资本市场上环境板块的PE一直高于均线,给了环境企业融资机会,也给了环境企业巨大挑战,如果不能及时接通资本市场,可能被竞争对手所淘汰。目前拥有国内外两个上市平台的桑德集团,具有较大的融资先发优势。

敢为人先,敢于担当

并非所有环境企业都能够完成这五度修炼,太多的环境企业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领先的环境企业。目前中国环境产业进入全面加速期,未来支柱产业的愿景进一步点燃产业内外的共同期望。

12

编辑: 蔡囊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傅涛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