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专项“十二五”产业化目标发布

时间:2012-07-09 13:1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成杨

评论(

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位列其中。“十二五”期间,作为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在进一步展开科技攻关的同时,也将加大产业化的思考和实践。7月6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在“2012(第六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介绍水专项的产业化目标,同时征集承担单位。

“十二五”水专项产业化对接目标

水专项如何与产业对接一直备受关注,王凯军坦言,目前水专项的产业化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标志性成果不明显、流域污染控制效果与水专项显示度和关联度低、关键设备和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率低、现代服务机制建立进程滞后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水专项管理办公室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十二五”的产业化目标。水专项的产业化不是简单的一两项技术的产业化,其落脚点在于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设备、产业和工程化由大型工程公司、水务公司等为主导;水质改善由地方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课题产业化机制。

王凯军介绍,水专项将在“十一五”的标志性成果基础上,围绕国家“十二五”和水专项目标,与重点流域水质目标改善与管理紧密结合,探索后补助、产业联盟、风险投资、国家-地方-企业共同投入和业主制等新体制机制,具体的产业化目标为:

实现水专项化工、冶金、制药、造纸、纺织五个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技术集成,并实现关键设备的系列化、标准化; 

紧紧围绕重点流域的需求,重点解决湖泊水华、底泥和水葫芦等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 

结合“十二五”环保重点工作,形成面源、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环境监测成套装备的产业化;

促进环保现代服务业,建立流域水环境治理和自动监控系统社会化服务体系。 

引导和培育5家以上新型环保产学研联盟或产业化基地,形成环保产业产值300亿元

四大重点领域征集承担单位

“十二五”水专项的研究内容以五大行业、流域、面源及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展开,主要涵盖:课题六:无堆场疏浚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规模化工程示范;课题七: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规模示范及产业化;课题八:环境监测成套装备技术与产业化;课题九: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化;课题十-十五:水华、河流氨氮、入河污染控制、入湖低污染水和重金属等。

王凯军介绍,具体的申报指南最近几天就将正式发布,将根据“十一五”的经验,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展开承担企业的招标与择优。

重点产业领域,将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国家技术研发平台,5大行业项目(课题)国家和企业配套比例为1:2,资金投入原则上国家3000万元;将在5大领域就不同的行业和技术进行双向自由选择竞争;预计选择2-3家竞争企业,先立项,补助启动经费10-30%,根据研究成果验收后评定其中完成合同内容的一家支持全额经费;产业化项目(课题)工程化应用突破年产值3亿元,累计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在重点流域产值累计不低于20-30%。

流域治理领域,“十二五”的重点流域为太湖、滇池、辽河和松花江,国家、地方、企业的配套比例为1:1:2;将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先进行流域(地方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选择中标企业,根据地方要求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建立项目公司;项目工程化应用突破年产值1亿元,累计收入超过5亿元。

面源污染领域,要结合流域,解决区域性问题,先进行重点流域(地方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地方政府,国家、地方、企业配套比例为1:1:2;“十二五”期间在两个以上行政单元的实施,年产值将超过5000万元,项目期间累计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数据)。

环境服务业同样是水专项“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产业化领域,将先进行流域(省、地或市政府)竞争性选择,再进行公开招标产业化主体,在监控预警、河流、湖泊等主题进行两轮筛选招标;以企业为主体,依托流域地方政府通过形成合同环境服务形式购买服务扶持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在两个以上行政单元的实施,年产值将超过5000万元,累计收入超过5亿元(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数据)。

相关阅读:

水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产业化)课题申报

 

 

编辑:成杨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