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2012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全面实施,水质检测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由此引发的对水质的关注成为社会焦点,将供水行业由专业性的后台推向民生的前台。目前我国95%以上的自来水水厂是在现行水质标准颁布之前设计建造的,面对目前水环境的严峻挑战,处理工艺大多不适应新的水质标准,众多水厂面临着技术工艺和水质检测水平的提升。
近期,中国水网记者走访了淮安自来水,探寻苏中、苏北首家达饮用水新国标水厂的水质保障之路及其对行业的示范意义。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水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难度大;同时随着淮安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企业的增多,淮安“水荒”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水务投资与淮安市政府合作成立淮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安自来水),公司通过新水厂建设、老水厂提标改造,加强原水监测、实施管网改造工程、严控水质检测,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严把出厂水水质,做到“污染的水不进厂,不合格的水不出厂”,为淮安市供水安全保驾护航,并成为苏中、苏北首家达饮用水新国标106项指标的水厂。
技术引领示范 构建水质保障坚实后盾
目前,面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水质标准的提升,合理选择和应用深度处理技术工艺,对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促进供水水质全面达标的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臭氧-生物炭技术、膜技术和MIEX树脂处理技术,在供水深度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淮安城市供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对此淮安自来水成立了“淮安市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饮用水深度处理课题的合作研究,结合淮安地区原水特点引入先进的水处理工艺。
臭氧-上向流BAC深度处理工艺是国际水深度处理主流工艺之一,MIEX®深度处理工艺被誉为“未来50年饮用水处理最好的模式”和未来饮用水四大核心技术之一,淮安自来水将这两项技术分别应用于经济开发区水厂一期工程,以及北京路水厂的提标改造,成为国内自来水行业中技术的示范单位,以及苏中、苏北地区首家达新国标的水厂。
“源水”到“龙头” 环环相扣
自来水由水源地进入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要经过取水、制水、输水等多个环节,如何减少自来水从“源头”到“龙头”的污染,保障供水安全和提高供水效率是每一个自来水公司肩负的社会责任。淮安自来水从水源保护到水龙头监测层层把关,重视水质安全保障的每一个环节。
水源保护:目前淮安自来水三个水厂的水源为Ⅲ类水质,在地方环保部门对水源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公司在取水口及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范围内设立标志牌,并在在水源保护区内安排专人巡视,观察河面上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原水水质变化情况。
加强供水设备技术改造:公司在完成新水厂建设及老水厂提标改造,提高出厂水水质标准的同时,强化常规处理,增设应急设施,保障供水安全。2010年至2012年共投资830余万元,完成技改项目83项。
加强管网的日常管理:公司定期对管道及附属设施进行维护保养;设置了18个管网压力点,更好服务用水户;加大对管网的巡查和监管力度,减少外界对管网的损坏;科学合理的进行供水调度,减少管网水的扰动;按规定对管网排污口进行排污,特别是加强了管网末梢和用水量小的区域的排污工作;并新建管道按有关规定进行冲洗和消毒。
加强老管网改造和新管网建设:公司从2002年起,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供水管网,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老管网改造工作,以提高管网水质、管网安全可靠性、服务新增用户。近三年,公司共投资1.7亿余元,新建和改造管道109条。
完善供水事故应急预案:公司注重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提升,完善了水源保护、水厂工艺设备、防液氯泄漏、防汛抗旱、管道爆裂及抢修以及防冻等事故应急救援安全供预案。同时定期组织演练活动,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性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时,能有序地开展有效的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用水需求。
多级检测体系 严控水质指标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正式实施后,淮安自来水水质检测项目增加到93项,并增加了原材料、水源水、水厂各工艺监控点、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等方面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定期做好水质信息上报和发布工作,确保水质安全。
公司对水质制定了“三级”检测制度:即班组检测、厂部化验室检测和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将每小时检测、每天检测、每周检测和每月检测相结合,并设有24小时全部在线检测及对用户水龙头水进行的周检。
除公司内部检测外,市卫生部门每月会对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进行检测监管,江苏省住建厅每半年将会对出厂水质的106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发布,让市民第一时间了解饮用水水质。
淮安自来水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保障水质安全为首要任务,积极推进技术提升改造,成为供水行业深度处理技术的示范基地;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从源头到水龙头的一条龙动态跟踪管理,有力的保障了淮安市供水水质安全。
编辑:郑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