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控水务:水务资产“金融化”

时间:2014-01-10 14:53

来源:中国投资

评论(

以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做大”方式并非最优,但在目前中国水务行业所处的政策、市场环境及发展阶段下,这却是北控水务的现实选择。

2013年11月20日,北控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北控水务”)再度发力融资渠道,成功与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在北京签署贷款协议,亚行将向北控水务提供2.4亿美元长期贷款,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以达到一级A标准。而此次签约更是亚行与北控水务长期合作的开始,签约仪式上,亚洲开发银行私营部门业务局主任投资专家木村寿香表示,未来亚行将向北控水务及其子公司北控中科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提供1.2亿美元等值的美元人民币双币种直接贷款,以及由商业银行出资的1.2亿美元等值的美元人民币双币补充贷款。

事实上,作为重资产的水务公司,北控水务在2013年“融资、并购”的脚步从未停歇。在2013年年中以13.5亿元人民币重磅收购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的两个全资子公司及其36个以污水处理为主的水务项目之后,北控水务2013年在国内的新增日处理量或已达到350万吨。

在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房勇看来,作为水处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北控水务日处理量2000万吨,市场占有率仅有4%,行业集中度显然亟待提高。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以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做大’方式并非最优,但在目前中国水务行业所处的政策、市场环境及发展阶段下,这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随着水处理行业标准的提高,企业利润逐渐摊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趁环境产业处于高估值阶段卖出资产也是不错的选择。

并购:产业发展阶段使然

水务行业“大鱼吃小鱼”于2012年就开启了大幕,以北控水务为代表的重资产水务企业的扩张手段早已不局限于项目中标,他们往往凭借雄厚的资本以并购方式实现异地扩张。银河证券于2013年末发布的环保行业研究报告认为,环保行业对“一城一地”的投资固然稳健,但扩张速度明显受到制约,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

“我国水处理市场结构非常分散,从我掌握的数据看,截至2012年底,全国水务运营主体总计约2000余家。大量的处理能力分散在各地水务、市政等政府部门或者区域性的小型水处理企业手中。”采访中房勇表示,大部分地方水务主管部门或水处理企业掌握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超过50万吨/日,未来水务市场的建设重点将逐渐转向三四线城市,以中小规模设施为主。这种市场格局为龙头企业的收购兼并客观上提供了可能。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告诉记者:“结合美国经验来看,政府在生活污水领域投入的减少,是大趋势。美国政府对于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支持经历了3个阶段:1972-1981,联邦政府负责设施投资的75%;1981-1987,联邦政府负责设施投资的55%;1987年以后,联邦政府不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改为提供低息贷款”。

2013年3月,北控水务宣布斥9509.3万欧元收购威立雅旗下葡萄牙水务,全部股本连股东贷款代价最高可调整至1亿欧元;同期,北控水务集团斥资5亿余元,收购东莞7家水务公司的全部股权。7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与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2.7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0%股权;以13.5亿元人民币收购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的两个全资子公司及其36个以污水处理为主的水务项目。9月,北控水务获实康水务9个水务项目,并购资本金9.55亿元。房勇告诉记者,目前北控水务水处理规模已突破1600万吨/日。

对于从业多年的房勇而言,并购潮其实更多的是产业发展阶段使然。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新建水处理项目总数和平均规模呈双下降趋势,全国近700个地级市的供排水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因此,新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水厂的提标改造,或向乡、镇、县等更小的行政区域深入,存量市场必然会掀起并购整合的浪潮”。房勇如是说。

“资本市场对产业有过高的预期,环保企业上市公司的PE有的接近100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政府财税体系还没有改革,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不到位,政府资金紧缺及转变职能的大势致使水务企业的盈利很低。这两方面的压力促进了并购的加剧”。傅涛分析。

资金支持

虽然并购模式不一,但巨大的资本优势无疑已经成为北控水务的金字招牌。

北控水务董事局主席张虹海曾在2013年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北控水务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海外资本市场的支撑,在三四年中融资上百亿港元,年利率均为四点多”。

对此银河证券认为,资金实力已经成为优势公司的“盾牌”之一。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市场正在形成“马太效应”: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或是完成股权融资的拟上市企业,受惠于资本市场对环境领域格外关注下的高估值,资金成本大幅降低,资金规模大幅增长,在高速成长中再次增强了对资本的吸引力,进入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

而一些未上市的中小环境企业的处境相形见绌。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短,成本高,规模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企业成长甚至是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

“其实现在买水务资产还是当作一个金融资产,先把资产规模做大,再把利润做高。不少公司都寄望于以后污水提标和自来水涨价。目前的收益率都比较低,最高不超过7%”。房勇告诉记者。

事实上,北控水务的融资渠道还有很多。最近,该公司向独立第三方Mount Reskit配售4亿股新股,募资金额达11.8亿港元,此前,北控水务还发行了5亿美元债券,以增资和债权融资的方式交替进行,为项目并购提供了充分的资金准备。

然而房勇坦诚,在仍然带有鲜明的“资本为王”特征的现阶段,决定重资产型环境投资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已不再是项目总数、总规模的简单比较,而是在综合化发展的道路上,视野、速度和资本运作能力的角逐。“属地型专业化公司可以选择服务综合化的发展路径”,房勇进一步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地方国有企业或将立足于在当地已经形成的网络布局,结合自身的融资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和当地政府深厚的合作关系,开展区域综合环境服务的深耕细作并逐步向外辐射。

政策力推

在房勇看来,水处理行业并购的原始驱动力来源于政策。

2012年上半年,环保部公布《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培育30-50个区域环境综合服务商,发展20-3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型环境综合服务集团,其中10-20个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明确要求产业提高集中度。

进入2013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融资能力下降,水处理面临投资不足境遇。7月31日,国务院会议提出,“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决议,资金及技术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难有立足之地。

此外,对水质等环保指标要求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并购预期。让一些中小水企日益难以承受的因素除了盈利能力低,还包括监管和行业标准的日趋严格,这增加了环境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难度。

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提高了环境产业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摊薄运营企业的利润,或将迫使融资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一些中小型公司短期内很难看到希望,在重压之下选择了与大型集团进行合作,包括并购以及控股性转让等形式”,傅涛分析,服务能力在100万吨以下的水务公司很多都选择了转让,譬如北控水务收购建工环境、桑德收购北京市政集团污水项目、重庆康达收购北京城建集团都是例证。“中等重资产公司没有四五十亿的资产规模,很难维持”。

编辑:卜李敏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