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有“教堂”的环保和无“教堂”的环保

时间:2014-03-25 11:0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贡玮

评论(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自由可以成为发展的维度,那么,伦理为什么不可以?

赵晓认为,伦理既是发展的条件, 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它应该和自由一样成为人类新的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赵晓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商业伦理学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特别顾问,曾任国家经贸委研究中心、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世界银行研究员,致力于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经济伦理与管理伦理研究,著有《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挑战》、《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等代表性著作。

在《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探讨市场伦理与经济转型的文章中,赵晓认为,基督教文明提供了一种社会资本,为西方市场经济提供了运行的制度结构,保证其能平滑、良性地运行。同样,中国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在更加稳固的信仰与文化的基石上。

“我们相信,物质决定意识,但可喜的是,我们也不否认意识决定物质。中国人爱讲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而美国恰恰是‘知礼节而仓廪实’,即不是有了钱人才变好,而是先有了好人,然后才有好的经济。这是两者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事实上,伦理建构不仅像韦伯所指出的那样导引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赵晓认为,伦理对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十分丰富,例如伦理与合作演化、动力机制、合作博弈、“第三者功能与冲突的化解”等。此外,伦理的不断提升也是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因为美好的伦理如仁爱、和平、公义、宽容、合作、勤奋、节俭等,本身就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

赵晓指出,市场经济是公平交易和创新的经济。然而,交易比较好做到,但平等及不断创新的精神难求,平等交易的制度更是很难畅行。“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近代以来,市场秩序似乎昙花般绚烂地出现过,但最后却死掉了。为什么?是因为劣币驱逐了良币,恶驱除了善,是因为非公平交易驱除了公平交易成为主流。”

这一特征在环境产业同样存在,“谁把环保做到位谁先死”论调大行其道。一些交易并不是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利,而是更渴望通过获得“垄断权力”,以及通过获得确定规则的权力来获利。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公平交易猖行,令创新的发动机熄火。

不建立商业伦理,想要改变产业现状几乎无解。因为经济学早已证明,“囚徒困境”使个人理性最大化并不能带来集体福利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了“市场失效”。市场秩序的内核很难形成,即使偶然形成也很难自我扩展成正果。

赵晓认为,商业伦理不是纯理论化的学问,而是最终落实在商业及生活中,与生命相伴。其核心是寻找与经济发展更吻合的价值理论,使优秀企业活得更好,这将是未来5-10年中企业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引导企业发展的台阶。

“物种的基因决定物种日后的生长,我们岂能只见红红的市场经济大苹果,却忽视了那长着苹果的枝、那撑着枝的树、那长出树来的苹果树种子?”至于我们的文明基因能否长出大苹果,或者究竟如何做才能种出一个大苹果来,都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3月28日,在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E20总裁专场报告会上,赵晓教授将进行“产业变革的外与内——宏观经济形势走向与企业家修炼”的主题演讲,与环境产业界分享关于商业伦理的最新思考。

编辑:贡玮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