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碧水源PPP项目全面提速 上半年签约金额超100亿

时间:2015-08-18 09:34

来源:E20环境平台

评论(

自2013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方积极推广PPP模式,相关政策对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态度明确,几乎都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列为PPP模式推广重点领域;2014年,国家政策对PPP持续加码,政策频出。

2015年,在环保领域,《新环保法》与“水十条”相继出台,中国环保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令世界关注。除了中央财政补助以外, PPP模式或将挑起“大梁”,社会资本将真正成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重要渠道。

作为环保行业PPP模式的先行者,从2007年开始,碧水源以PPP模式在环保领域与地方政府平台合作,至今已走过将近10年,可以说是 “硕果累累”,其标志性成果是今年5月27日,碧水源成功助推环保领域第一个PPP合资公司——云南水务在香港上市。

PPP模式——高大上白富美的婚姻

早在2007年,针对环保领域政府控制市场,行业垄断、民营企业创新技术推动困难的现象,碧水源公司提出走“公私合营”的碧水源发展模式。2011年,碧水源与云南城投旗下的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采用PPP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云南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南水务”),仅用3年左右时间,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并创造了PPP最短上市的奇迹。发展至今,云南水务在云南省的供排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并将业务拓展至新疆、山东、江苏及贵州等省区,在全国拥有92个水务项目。

碧水源将云南水务发展的模式称为“云水模式”,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介绍说:“‘云水模式’的原则有两条,其一是优势互补,成倍放大:政府优势在于市场资源控制、社会信赖度较高,而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资本高效,同时消除竞争,因为在业务取向方面,政府关注建设,而碧水源关注创新技术系统推广应用,不在一个竞争位上。其二是实现合作双赢,让政府多赢一点:政府赢在主导和监管(占股51%),赢在GDP、赢在就业、赢在税收,碧水源(占股49%)赢在运营管理合资企业,赢在创新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在全国可以形成星火燎原。”

这一模式有利于民营企业打破地方的基础设施垄断格局,大大提高行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技术水平。但是开展与政府的PPP合作需要许多经验,文剑平补充道,“因为双方在理念认同、目标双向、需求互补、程序公平等各方面有许多疑难杂症需要沟通交流,彼此器重、携手解决,最终是合作与妥协的成果。碧水源十年走来,在全国近30多个城市展开PPP合作,成果丰硕,是一部PPP的‘百科全书’。归根结底:要‘高大上’的看待政府,要自己努力修炼成‘白富美’”。

碧水源在PPP领域战果清单

当行业内大家纷纷开始探索PPP模式如何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时候,碧水源的“云水模式”已经在全国快速复制起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截至目前,碧水源以PPP模式成立的合资公司超过30家,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000万吨,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份,服务人口超过6000万,合同金额超过100亿元。

2013年,碧水源以增发方式入股武汉控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共同拓展武汉地区乃至华中地区的污水处理市场;2014年7月,碧水源与武汉控股又组建了合资公司,合作一年来武汉控股市值提升了一倍以上。

碧水源常务副总何愿平介绍,“碧水源在开拓地方市场时,大多以成立子公司的形式与当地国有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中既有碧水源的股份,其管理人员又以自然人身份持股,待合资公司上市时,不仅实现了碧水源的‘连续上市’,同时,也实现了高管人员的个人价值提升和财富增值,这一模式为碧水源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提供了持续前进的动力。”

2015年碧水源再接再厉,上半年取得了骄人业绩,1—6月份中标项目超过20个,新增合同以及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达到105亿元,实现约100万吨/天的水量增长,其中PPP模式中标或签约项目8个,投资金额达到68.2亿元,覆盖新疆、浙江、苏州、辽宁、河南、广东等地区,包括:

1月19日,碧水源2015年首个PPP项目落地河南南阳,获签南阳高新区污水厂BOT特许经营协议,投资金额1.7亿元。该项目为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万吨/天,设计总规模5万吨/天,出水可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3月23日,碧水源与新疆沙湾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签订了《沙湾县生态环保工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15.15亿元,双方协商采用BOT模式实施。

4月8日,碧水源与江苏省丰县丰源水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将以PPP模式合资成立丰县净水有限责任公司、丰县丰源原水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丰县地面水厂一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售水及相关服务,特许经营年限为30年。丰县地面水厂总规模20万吨/日,总投资约6.34亿。这是碧水源2015年在江苏地区取得的第一个PPP项目。

4月15日,碧水源与宁波象保合作区管委会签署了《浙江宁波象保(石浦)再生水厂工程特许经营项目》协议,投资金额1.09亿元,处理规模2.5万吨/天。

5月8日,碧水源与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建设管理局与大连旅顺小孤山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辽宁旅顺小孤山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特许经营BOT服务协议》,投资金额1.34亿元,处理规模3万吨/天。

6月2日,碧水源与诸暨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浙江诸暨市浣东污水处理厂项目咨询框架协议》,投资金额4.63亿元,处理规模15万吨/天。

6月19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签约3座污水处理厂PPP项目。这是广东省以PPP模式招商的第一个污水处理项目,同时也是广东省建设厅组织的第一个PPP项目并成功签约。该项目总规模为20万吨/日,一期总规模为7.5万吨/日,一期总投资约6.8亿元。

此外,5月15日,碧水源与温州市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拟未来3到5年投资500亿元助推温州“五水共治”。根据协议,碧水源将对温州市“五水共治”环境治理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包括污水处理高标准排放、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城区集中式自来水深度处理、家用净水器开发与推广、河道整治及水环境质量改善、雨水收集与再利用、污泥集中处置与资源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同时,碧水源计划未来2年内在温州投资建立膜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机构,进而逐步辐射到整个浙江及周边省市,强化其在长三角区域的市场份额。

PPP政策东风强劲 碧水源扬帆远航

2015年4月14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旨在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防控财政风险,有利于保障优质PPP项目的财政支付;2015年4月21日,六部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PPP模式提供了统一的制度规范;2015年4月27日,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对水污染防治领域的PPP项目操作流程作出明确规范。

水处理行业作为目前政府的重资产产业。环保企业抢占PPP市场大有疾风暴雨之势,对于具备品牌、技术及资本优势的企业,在这场跑马圈的市场争夺战中,将有更多机会。据预测,截至2013年底,中国污水处理量为445亿吨,供水量641亿吨,到2018年,这两个数字将攀升至674亿吨和724亿吨,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7%和2.4%,仅凭地方政府的投资难以满足水务建设的巨大需求。

如今新的环保法已经颁布,与国家PPP政策的大力推动,迎来了环保行业的黄金时代,有政府的保驾护航,碧水源已经在品牌、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做好了全面准备,乘PPP政策的强劲东风,扬帆起航!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