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村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大多数人不再愿意使用旱厕,大量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在农村出现,但由于下水道系统的严重缺乏,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溪湖河流中,引起的污染日益严重。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中以明沟排放和暗沟排放两种方式所占比例最高。污水直排曾是农村处理各类生活污水最“传统”的方式,横流的污水最终汇聚于河道,或渗入地下,造成农村整体水环境的恶化。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污水的肆意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环境整治进程,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及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一般具有排水量少,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且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等特点。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从而污染水资源。据统计,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另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工厂废水横流,导致水体污染。
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为“主动脉”,那么农村的条条河流就好比是“毛细血管”。要净化这些“毛细血管”,就必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讨、研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实际问题的可行办法,实施了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实践证明,但凡在农村扎根、深受农民欢迎的治污模式,无不具有“三低一少”的共性,即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低,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才是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治污模式。
农村污水处理应根据农村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一是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通常在我国中西部村庄布局较为分散的地区采用。
二是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一处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通常适合于在我国东部和华北地区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采用。
三是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一般5公里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适合于靠近城市或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转变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标准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经济适用,因此在其工艺选择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道路交通条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不同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达标处理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确定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方式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二是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而一味选择时下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经济适用技术。
三是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简便易行、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能够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处理工艺。
农村常见旱厕粪便污水的处理模式
世界各国粪便处理系统模式,按粪便收运与处理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欧美模式、日本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欧美模式是以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作为粪便收运和处理为基础的,即污水粪便合并处理的高成本模式,日本模式是除污水粪便合并处理之外,还采用车辆收运集中处理和现场净化池分散处理相结合的粪便单独处理的中成本模式,而发展中国家模式则是多样化的粪便处理系统的低成本模式。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卫生设施,也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指标。农村现有的厕所卫生环境已经向城市标准逐步靠近,但农村粪便污水处理不能简单走城市化的道路,必须适应分散就近处理的原则,加上农村资金,技术条件落后,大多数农村厕所卫生状况仍然很差,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也相当低。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厕所改造的使用情况,以下4种旱厕是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经济实力,有选择地推广使用。
三联式沼气池
三联式沼气卫厕是由厕所、猪圈和水压式沼气池三者连通建造而成,其原理为人畜粪便与各种有机废弃物直接进入沼气池中,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降解,产生沼气和氨等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改变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生存环境,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三联式沼气池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成本主要来自于材料、人工和设备3个方面。该方法适用于燃料缺乏、种养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的农业地区。但沼气池厕所占地较多,不搞种养的农户建沼气池综合效益不高,小城镇化建设后难以推广应用。
三格化粪池
三格化粪池由相连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粪便在池内经过30d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化肥。建造成本主要为人工和材料费用,占地面积不大,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易行,经济实用,能够达到粪便无害化要求,可以供农田直接施肥用。该方式适合具有北方气候特征的地区使用,但作用单一,耗水量大,综合效益不高。在缺水地区不适用,且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土地的使用效率。
封闭循环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封闭循环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与其他卫生厕所不同的是便器采用粪尿分流方式。储粪结构以地面或半地下为宜并建有排气管,可双坑或单坑,修建此类厕所的基本原则为:坚持粪尿分集,便后加灰(土),利用干燥和发酵的原理使粪便无害化。该类型厕所建设成本较低,可结合实际情况建造在户内,节水,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好,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可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该方法适应范围较广,既适宜于地表水丰富,雨水较多地区,也适宜于缺水干旱地区,推进小城镇建设后,人口集中地区也宜推广应用。但使用和维护没有水冲式厕所方便,需要有可长期且容易得到的生态性覆盖物作支撑;需要大力宣传,以让群众更新观念,予以接受;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造成卫生状况不佳的后果。
双瓮漏斗式厕所
双瓮漏斗式厕所主要由漏斗型便器,前后2个瓮型粪池、过粪管等部分组成,其粪便无害化原理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沉淀虫卵,利用微生物拮抗作用等综合因素,使后瓮粪液达到无害化标准要求。这种厕所使用寿命15年左右,结构简单、造价低、取材方便、卫生效果好,且省水省钱,很受欠发达农村群众欢迎。主要适合土层厚、雨量中等的温带地区,适合家庭人口少、种地面积不多、没有养殖的郊区农户和非农业农户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渗水,臭味和堵塞不方便等缺点。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管理措施
粪便的肆意排放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化粪池的管理是必须严格控制的。而化粪池管理不善会导致其渗漏,这是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污水的处理速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定时的对已有的化粪池的运行状况进行普查,对于是否渗漏、堵塞,或者一些影响污水处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关的文件,在该文件中注明化粪池的数量以及哪些化粪池出现了问题,从而有目的的进行维修改造;
2.对于那些渗漏比较严重并且改造难度较大的化粪池,如果投入的资金和得到的效果不能成正比,那么可以选择重新修建一个新的化粪池来取代旧的化粪池,从根本上解决渗漏严重难改造的问题;
3.对于化粪池的日常管理,可以指定承包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谁承包谁负责,并登记在案,利于查询,提高对化肥等肥料以及农药的使用率。
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对保障设施处理效率是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管理前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养护工作有章可依;其次可以通过建立管理网络,加大对污水处理系统管理的宣传,让管理者明确管理责任,让村民做到依章做事;最后鼓励社会专业化组织参与到处理处理设施养护中来,把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推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粤建筑工程公司;本文有删减,全文见《水工业市场》12月刊)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