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城镇节水,“水十条”要求: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应控制在10%以内。如何让供水管网实现“智慧”地控漏,同时削减产销差?在2016首届供水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拓安信计控仪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星,分享了拓安信近年来的实践与经验。
“深圳拓安信计控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安信)既不是供水管网的设计者,也不是管网资产的拥有者,但我们愿意在管网控漏这个行业里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在2016首届供水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拓安信计控仪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尹星,作了题为“供水管网 主动控漏技术践行者”的精彩演讲,分享了拓安信在管网控漏、降低产销差方面积累的经验与窍门。
以下内容由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实践出真知:降低产销差的两种手段
为推动城镇节水,“水十条”要求: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应控制在10%以内。
管网漏损率,即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控制管网漏损率,可以调节供水的产销差。从2014年的供水年鉴上,可以看到全国主要省市的供水产销差率状况。
拓安信通过近年的实践发现了两种可以降低产销差的有效手段。第一种方法是,在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售水量;第二种方法是,在售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供水量。
第一种手段,即降低表观漏损,进行大用户改造,提高售水量,是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项目执行难度相对较小的选择。其漏控管理策略有三:一、把管理重点放在用水大户上;二、大户表具要求量程越宽越好;三、大户表具要求选用远传监控表具,数据可追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种手段,即降低物理漏损,降低供水量。我们都知道,如果换表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水司就不会存在产销差的问题,真正解决物理漏损还得有一个长效机制。国际水协得出的经验是DMA(District Metered Area,即:独立计量区)漏损管理技术,通过对供水管网实施DMA分区,可以对供水管网进行有效的漏损控制和管网系统压力控制管理。
关于DMA的专业知识不再赘述,但希望强调两点。一是DN100以下的管网情况。因为水司对大管道往往管理得比较好,用的机器比较多,但在这个管径以下的管道情况怎么样呢?如果我们的同仁有机会做DMA的话,不妨把精力放在DN100以下的小管道上。另外,以前做漏控难在哪儿?难在没办法定目标,难在没办法管控这个漏洞,但DMA可以很好地解决定量和定性的问题。如下图所示,我们用公式可以计算出漏损量,解决定量的问题。
大家可能觉得DMA挺复杂,其实,不妨从这张图来看——有两个净水厂,还有配水厂,中间的管网是联通的,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有点像庖丁解牛,把管网当作牛,把它的筋腱、皮肤一层层割开,就形成了一个DMA系统。在该领域,国际上的实践经验比较多,例如日本、英国。在国内,北京、上海、郑州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DMA实践,拓安信基本上都参与了这些项目,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验。
实践出经验:6个案例、5大优势
拓安信有6个案例实践,希望与大家分享——
案例一:华中某市的管网漏控实践。采用第一种手段,提高售水量,是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项目执行难度相对较小的选择。我们对130个大用户进行了旧表改造,这个项目见效迅速,在2008年当年,就将某市的管网漏损率从61%的成功降到了35%。
案例二、案例三:华东某示范区的旧表改造项目。均采用了第一种手段,进行大用户改造,提高售水量。在案例二的实践中,通过电磁水表改造,明显减低了表观漏损,我们发现增收的水量成为了降低产销差的重要推手,6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在案例三中,我们又对1200台水表进行了改造,结果售水量同比提高了4.65%,11个月就可以收回投资。
案例四:要想长期有效地管控漏损,还是要借助DMA。在上海某示范区,我们建立了40多个DMA小区。看这两张对比图,一张是刚建成后的漏损情况,总漏失率为37%,标有红色的区块漏失现象较为严重,我们建议管理团队每周解决两到三个DMA漏损小区,一直这样滚动下去,到当年的8月8号,在半年多一点儿的时间里,总漏失率从37%下降到了24.7%,效果非常明显。
案例五:2015年,我们在上海做了1200台大用户的旧表更换,还做了大约300个DMA小区。这是2015年11月时整个项目的情况。我们发现了什么?累计供水量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累计售水量2015年比2014年上升了!“白+黑”的药都吃了,结果怎么样?我们看到,1月至4月的产销差两年的变化曲线是重叠的,从4月份往后产销差的情况改变了,产生了非常好的效应。
案例六:华南某市的示范项目。我们在岛屿上做DMA示范区(岛屿的边界是非常清楚的)。除了装表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观察和实验。从下图的右上角可以看出来,比较大的漏损只发生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
“总体来说,这6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虽然削减产销差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努力的抓手。”尹星表示,“如果我们抓对了相对容易的抓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对我们产销差的管理、对团队信心的建立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尹星将拓安信在供水管网主动控漏技术领域的优势总结为5点:一、系统平台优势。二、技术优势:专业规划、规范制度、有效管理。三、产品优势:软硬件一体化,且自主研发。四、拥有高精度电磁水表与现场工作人员手机APP系统。五、注重人才和团队建设,从而能确保DMA等技术的实施与后续服务。
“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拓安信的产品已经和国际一线产品处于同一起跑线,而我们的优势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无缝连接。除了有电磁流量计等硬件之外,我们还跟阿里合作实现了云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同时,我们还在手机端进行了安卓端的数据部署,它可以协助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得到数据反馈……”尹星表示,“好表、好数据、好效果”是拓安信的追求,而目前DMA项目的实施则主要采用BOT模式,拓安信会协助水司和小区建立分区并运营。
视频链接://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u0308xq7qip&tiny=0&auto=0
编辑:叶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