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大建设需要“生态共生”的大思维

时间:2016-10-20 13:4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环境大建设的时代。”解决一个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单纯消减某种污染,而是会涉及城市建设、设施完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10月18日举办的“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聚焦“城乡生态综合体建设”,将环境大建设作为重点讨论的话题。国务院参事、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城乡生态综合体是重新把各种设施综合起来考虑。他强调,凡是生态的必须是共生的,只有共生的才可以是生态的。

933246528.jpg

变革理念,重新认识环境

目前生态综合体阻力重重。仇保兴指出,首先是美国城市蔓延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未被发展中国家批判,反而加以模仿复制。其次,决策者仍迷恋与巨大尺度的构筑物及“大变”的政绩观。再有,集中式处理对应于福特式大规模生产体系,已成为城市废弃物的基本模式。

“如果理念不改变,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指出,生态综合体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变负资产为生态的正资产”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载体的生态综合体。

在论坛现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栋提出要重新认识环境。环境是一个生存的艺术,关乎到人们生活的状态、生活的质量、存在的状态、存在的质量等等。而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一个生活和存在的艺术问题。因此当思考“环境应该怎么做?”,应该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

许国栋介绍,在日本偶然看到环境创造一词,让他很震撼。他认为,应该对环境有新的认识,去创造新的生活环境。生态综合体,强调的是“三要素+”,三要素包括环境、农业、景观,而“+” 是人的各种需求和福利,比如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慢生活、园林园艺培训、交易买卖等等。

“应该树立一种新的变革理念,要坚决地把伪绿色、伪生态去掉。”仇保兴表示,如果钻到伪绿色、伪生态里就南辕北辙了。”

环境大建设,需要综合思维

环境大建设的产业背景,是城乡生态综合体建设提出的前提。论坛现场,多位专家也提出,环境大建设,更需要综合思维。

“城市与乡村怎样做到更加生态、更加绿色。”仇保兴认为,应该有一个发展的理念——微循环。实际上城市要绿色发展、世界要绿色发展,工业文明要转向生态文明,核心问题都是城市。城市变革了,那么乡村也就自然跟着变革了。仇保兴幽默地指出,理工科的人有的时候是技术狂,但是有时候会忽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会被迷惑。他提出一个口号,“找回失去的环节——‘微循环’。”大自然几十亿年都生生不息,是因为它处处、时时刻刻都是微循环。

许国栋认为,污水是资源,污水处理厂是资源工厂。并提出把水留住的观点,认为这与海绵城市的概念很相近。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但最后真正稀缺的是生态水。所以在整个环境的大建设治理安排中,应该尽可能的把水留下来。他还强调,环境大建设中,总也逃不过农业。所有做环境的人都知道,如果跟农业相关的环保问题做不好,环境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改善。

因此,在环境大建设中,应该考虑到跨行业的价值创造。许国栋强调协同的价值,在“三要素+”的过程中为人们带来好的体验和共享。在体验和共享中创造协同价值。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们的环境大建设时期已经到来,很多项目的建设也开始从综合思维思考问题。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旭介绍,前段时间,北控水务与东方园林联合体中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北运河生态带)PPP建设项目,就是从城乡生态综合体建设角度思考进行了很多探索。项目的定位有一个大的理念:生态协同。希望将周边的产业也都融入进来,通过北运河的综合打造,把周边的产业全盘活。

“城市、乡村生态建设可以模仿大自然。”仇保兴指出,遵循国际流行的绿色自组织理念,摈弃城镇化初期广为流行的急风暴雨式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在“生态城市规划”指导下,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渗透、微更新、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将成为城市转型、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273441096.jpg

附:“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 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一大特色主题论坛。本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持水务城乡生态综合体建设国际研讨会,是继“聚焦地下污水处理厂”、“聚焦村镇污水处理”专题之后,“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的又一次专题讨论和系统探索。

本文图片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