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看起来很美!专家+企业家夜谈有机废物与生态化

时间:2016-12-14 17:0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艳茹

评论(

陈湧始终认为,要处理有机质,就应该能够充分给它利用起来。而站在农业的角度,只要和有机质有关的物质,一定能还田。“当时我花了一点时间,调研了一遍。大家的思路都是就环保来谈环保。现在大家对于餐厨、污泥等,也谈了很多生态化的方法。如果能够转换一个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有机质,可能成功概率会提高。”

在多数人看来,农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而陈湧认为其实不然:“事实上,新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基于土壤会产生大量的产物、作物,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饮食,也包括很多轻工业的原料。如果土壤本身品质不佳,末端产出物相关产业就深受其害,纺织等行业的原料成本就会大幅上升。”

在真正做农业的过程中,陈湧发现,存在许多之前想象不到的问题。“如果不把土壤周围的水处理好,不把周边的灌溉做起来,把土整得再好,出现一个农灌水污染,情况就完全没法控制。农业需要生态化的理念。在环保行业做农村环境整治,也需要进行区域联手。”陈湧介绍,目前复振正在尝试生态化的技术与服务,以及一些产业上的融合。

如何走向生态

刘建国:直面技术挑战

刘建国认为行业面临技术挑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生活垃圾,你的想象可能是报纸、杂志、塑料瓶、蔬菜、果皮、灰土等,对于餐厨垃圾;你的想象是吃剩下的东西,剩菜、剩饭、油脂等。但真实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是颠覆你想象的。很多媒体和关心环保的人士,说起这些东西总是抽象的概念,抽象想象出来的一些东西,可以有很好的出路,但真正要去处理这些废物的时候,是想象不到的。”

刘建国分析,几个典型的城市有机物中,生活垃圾是最复杂的,因为它来源于千家万户,餐厨垃圾是属于品质最好的,污泥应该是最可控的。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不错,餐厨、污泥反而不好。国家有五批餐厨试点,真正实际运行发挥效益有多少?多少个污泥项目能真正发挥作用?官方公布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也就30%。“生活垃圾18元一吨也有人做,并且能做得不错,污泥和餐厨项目一吨补贴三百块钱,仍做不好,总说是模式或管理问题,很显然说不过去。我觉得还是没有把物质的复杂性认识透彻,没有在此基础上去选择适合的技术。比如污泥有机质的含量、泥沙含量、重金属含量的降低,依赖于排水体制的变化,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只有前端这些东西做到位了,后面的项目品质才能提升。对这种特性的废物,什么样的技术是适合它的?什么样的技术组合是能够比较彻底的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日前,刘建国去往意大利某城市生物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参观,看完以后深有感触。意大利的分类收集效果比国内好一些,最后还是有很多问题。“看了以后,感觉到花了很多的钱,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他把废物处理的问题弄得特别复杂,一复杂以后,每增加一个步骤,就会降低效率,增加项目的风险。”

“固体废物的品质特性要弄清楚。因为品质限制导致后面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有些技术,能解决问题,但有的可能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造成出一些新的问题。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思考的,在技术上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些挑战。有很多的工作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刘建国总结。

张益:去火去燥,沉下心从基础做起

张益认为,产业的生态化之路应先从意识上加以改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天人关系有三种,互害关系、天人相融关系、天人两益。现在我们破坏了自然,也是影响人类。吵架是一种互害,井水不犯河水是一种兼容,我们需要从互害向兼容靠拢。最终我们还是要互益。”

张益举了个例子:每人每天产生一公斤到1.2公斤,大概它的容量容积是0.4,按平均寿命80岁计算,一个人一生产生的生活垃圾的体积大概是自身体积的1600倍。差不多八十多年前,我们倡导火化,找好死人不跟后代争土地。而1600倍人体体积的东西,假定我们用简单的填埋,难道不是和后人争土地?

此外,张益认为当前市场将模式、资本看得过重。“产业很多要素,根本在于创新。我们还是要不忘初心,要沉下心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技术工作、基础的工作做好,再考虑模式和考虑资本。生态产业链中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每个人真正从很细微的方面来做,而且能够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好,我觉得我们的生态及产业就大有希望。”

张文辉:技术支撑与思想认识同样重要

针对土壤领域,张文辉认为需要提高行业思想认识,并加强技术支持。“你告诉别人,我这个很绿色、很生态,但是我需要五到十年,业主会觉得不能接受,这个就很难推广。外部环境、政策法规、管理理念到行业思想认识,都需要改善。从业者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向业主、向主管部门宣传绿色生态修复理念。我们是从事环保行业的,但不能用一种现象掩盖了另外一种现象。针对的主要目标,我们修复达到了效果,但留了很多后遗症给子孙后代,实际上效果并没有达到。同时,我们还需要技术支撑。去寻求一种高效、简洁、低副作用的修复技术,也需要继续跟进。”

陈湧:合力推动创造增量

陈湧同样认为应从产业角度规划解决方案。“很多问题不是一个公司能解决的,如果源头问题不解决,在后面即使花了大量精力,也会事倍功半。如果针对产业链关注土壤投入,有很多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整合产业链合作。”陈湧介绍,目前复振正在尝试合作,包括很多大农系统的合作跨越了地方政府,也正与一些区域性组织合作,希望能够创造出环保增量。

在践行过程中,复振通过技术解决了一些农业问题,也涉及了大宗交易产品,包括高附加值的几十种的蔬菜瓜果及中草药等,这些措施让农民享受到了好处,让需求者产生了信任,因此愿意与其联手,继续合作。对此,陈湧总结:“因为我们把农业的增量找了出来。如果仅仅是技术推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将增量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