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水专项的持续支持下,我国河流、湖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水专项创新了湖泊生态修复与蓝藻水华治理工艺,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支撑太湖流域典型湖荡滆湖实现了水质显著改善。
近日,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成功召开。大会特设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报告专场,系统展示了水专项支持我国湿地保护,助力河湖水生态修复的工作与成效。水专项淮河项目河流水生态修复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获颁国际生态学协会授予的“杰出湿地科学家”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安树青教授的科学成就得到世界湿地学术界认可,是水专项在治理河流与湖泊污染等世界性难题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在水专项的持续支持下,我国河流、湖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辽河“摘帽”,南四湖入选国家首批生态良好湖泊……,水专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湿地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技术、工艺、工程、材料与设备的联合攻关,相关技术成果在全国20余个省市进行推广,在改善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河流方面,突破了河流水体净化创新技术,助推河流水质升级改善,研发技术在辽河、太湖流域消灭了一批黑臭河流并维持在Ⅲ类以上水质水平,为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成功申遗提供了重要的水质保障。开展了环境流调控与生物功能群配置,恢复受损河流生机,实现了松花江下游111km示范区湿地覆盖率达到61%,淮河贾鲁河90km示范河段生物物种丰富度提高了66%,重现了“水清草美、鸟鸣鱼戏、人水和谐”的优美景观。完善了河口与湖滨带生态屏障,扎牢污水入湖的最后闸门。技术成果成功应用在《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中,编制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对我国水质较好湖泊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在湖泊方面,创新了湖泊生态修复与蓝藻水华治理工艺,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支撑太湖流域典型湖荡滆湖实现了水质显著改善,保障了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卉博览会的圆满召开;在西湖形成了“水下森林”的景观,为2016年G20峰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水环境保障。开发了人工湿地构建与可持续运行保障新工艺,强化了水质净化功能。在淮河南四湖流域建成人工湿地工程约7800ha,实施退耕还湿1.3×104ha,支撑建成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助力昔日“酱油湖”南四湖成为首批入围国家生态良好湖泊保护试点的湖泊。创新了河湖治理管理体制,形成河湖生态治理工作合力。探索了大型河流保护区划定、以流域水质模型支撑标准制定和水环境区域补偿长效机制等。在辽河支撑划定我国第一个100km2的大型河流保护区,支撑北京市两项全国最严格地方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配合、各区协同治水的新局面。
在水专项的努力下,我国河湖水质改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已取得巨大的成就,局部湿地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恢复。“十三五”期间,水专项将继续致力于河湖水生态治理领域技术、工艺、材料与设备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努力使我国河、湖湿地水污染净化与水生态修复跨入新的时代。
编辑:李姝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