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三五”时期,本市工业绿色发展面临调整转型挑战不断加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资源能源约束更加趋紧等新环境、新要求和新动力、新契机。
从国际来看绿色壁垒越筑越高。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推高了国际竞争中的绿色壁垒,一是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承受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约能源的巨大压力。2015年6月30日,我国递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明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二是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施行“领跑者”计划、环境能效标识、低碳标识、节能型产品销售商评价等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占据产业竞争力制高点成为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引领了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来看绿色发展成为潮流。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使得工业绿色发展需求凸显。一是政策引导作用逐渐显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能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复、黑臭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将带动万亿投资。二是资本市场对绿色发展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节能环保新兴技术快速涌现,环境风险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都孕育着巨大商机。三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工业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涵盖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用水强度、固废综合利用率等方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带来新契机。
从上海来看绿色管理持续深化。“十三五”时期是本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突破关键期,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工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气、水、土壤专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更高环保要求,主要污染物控制种类不断增加,控制指标趋紧。二是碳排放峰值目标的设置给工业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压力,本市提出“2025年前后本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工业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任务艰巨。三是节能环保投入维持高位,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政府环保投入维持高位,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将拉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新一轮投资。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把绿色作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贯彻“智慧节能、清洁高效、循环耦合、绿色发展”方针,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为统领、能耗总量控制为优先、完善市场机制为基础、健全法规标准为保障、科技创新应用为驱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监管相结合。持续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用能主体责任,完善能效监控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2、坚持能效提升与污染减排相结合。坚持节约优先,实施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高载能行业和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整体提升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
3、坚持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对结构转型的柔性助推作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工业发展规划,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淘汰落后,加强节能评估、产业准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4、坚持两化融合与智慧节能相结合。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变革性推进作用。以能源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为手段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挖掘与预测,精准定位、精确考量、精益施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
(三)发展目标
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双控三优”目标,“双控”即“控总量、控强度”,“三优”即“优结构、优产业、优管理”。2020年的主要目标包括:
——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控。本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十二五”期末同比下降180万吨标煤;相比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左右。重点排污企业(320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30%。
专栏一: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目标测算
1、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逐步减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本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分别为35%、28%、23%,全市单位GDP能耗的下降率分别为22%、20%、26%,两个下降率的差分别为13%、8%、-3%。“十三五”全市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7%左右,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略低于全市目标是合理的。
2、节能潜力下降、节能成本提升是下降率减少的重要原因。本市高载能行业产品单耗如供电煤耗、精品钢等已达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节能潜力空间有限;过去十年中投资相对较小的节能技改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十一五”期间本市工业节能技改成本约为2700元/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本市工业节能成本约为5800元/吨标准煤,节能成本大幅提升。
3、“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用能量同比下降180万吨标煤。“十三五”期间将持续推进高载能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预计重点行业和区域用能量将出现265万吨标煤左右的减量。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举措,可减少能源消费225万吨。为保障工业占比在合理区域,本市先进制造业大约需要310万吨左右的用能增量,总用能减量在180万吨标煤左右。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5%、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的情况下,有望完成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下降15%的目标。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