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世界水日前夕,赛莱默在北京桃苑公园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为水行走 还自然碧水清源”的2017赛莱默世界水日公益长走活动。在活动现场,赛莱默公司中国总裁吕淑萍表示, 2017年将继续赛莱默水印计划公益项目的开展,在中国再投入20万美金,为偏远地区提供用水设施和健康教育。
不仅持续投入公益,近年来,随着“水十条”的推进,以及黑臭水体治理大考临近等政策红利的释放,赛莱默也逐渐加大了在华投入。2016年,赛莱默中国的水处理业务得到迅猛增长,订单和项目规模都创历史新高。
吕淑萍表示,现在赛莱默公司已经能够为整个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希望不断为我国的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做贡献。为了这一目标,赛莱默一直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水环境治理各个领域,业绩遍地开花。
参与亚洲最大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
活动当天,赛莱默组织参观了北京槐房再生水厂,这是亚洲最大的全地下MBR膜工艺的再生水厂,占地31公顷、每日污水处理规模达60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景观环境用水和城市用水水质要求。再生水将回用于湿地、绿地、河道等地,从而改善周边环境。
赛莱默为整个槐房再生水厂提供的全部“飞力”潜水泵及搅拌器等设备451套去年已经全部安装投运,这些设备应用于进水提升、生物处理、膜循环及湿地配水等重要环节,护航城南污水变废为宝。此外,赛莱默还积极参与了北京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再生水厂和污泥集中处理中心等工程项目。
吕淑萍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赛莱默与北排集团的这次合作,是基于双方20年的良好合作基础,赛莱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得到了北排集团的认可。” “赛莱默非常荣幸能够为首都及各地的污水治理、变废为宝助一臂之力。”
目前,赛莱默飞力品牌的水泵及搅拌器应用在污水和污泥处理的多个环节中,凭借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优势,备受用户的青睐。而在未来,赛莱默还将继续不断创新,运用更加低碳环保的解决方案,消除北京的黑臭水体。
多点布局,产品获得认可
为响应“水十条”提出的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宏伟目标,北京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19年底, 实现中心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污水全处理, 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1亿立方米。这对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提出更高要求,赛莱默的LEOPOLD曝气生物滤池、威德高(WEDECO)臭氧和紫外消毒系统等水处理业务主力产品因此能为中国客户带来了世界级高效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
赛莱默还积极参与了北京中心城区泵站的防洪排涝升级改造项目: 2012年7.21特大暴雨后,赛莱默飞力水泵作为水处理设备第一品牌承接了北京排水集团的中心城区19个泵站的改造项目,排水能力增加一倍。此后赛莱默继续支持北排的雨水泵站新建及改造工程,全部泵站新建初沉池、雨水调蓄池、主泵站潜水泵均使用赛莱默飞力产品。雨水泵站升级改造,既能削减洪峰,又能实现雨水循环利用,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短缺。
本地化逐步推广
近年来,赛莱默在华投资直线上升,本地化力度也不断强化。2016年,第一台Wedeco臭氧发生器在赛莱默沈阳下线。赛莱默沈阳的生产能力从30000台提升到100000台泵和搅拌器,产品从生产数量和品类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
吕淑萍告诉中国水网,为了这一天,赛莱默花了两年的时间。2015年赛莱默公司决定在中国沈阳增加投资约3500万元,这是公司全球发展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赛莱默沈阳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都是符合赛莱默全球生产统一标准的,未来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会更多的销往国际市场。
吕淑萍在采访中也指出,臭氧发生器的本地化是赛莱默本地化布局的第一步,未来还将探索更多产品的本地化,提高效率,助力我国水环境的改善。
智能化开拓更广泛合作空间
2016年赛莱默以两笔并购开启智慧水务的转型战略。2016年10月,赛莱默在全球斥资约17亿美金收购了Sensus公司,从而开辟了适用于水、气和电力工业设施的智能计量、网络技术和高级数据分析业务,拥有了众多智能的能力。同年11月,公司收购了新加坡智能水分析公司Visenti,使赛莱默获得了供水与户外管网输送监测技术能力。这使得赛莱默作为全球水和污水处理行业领先的技术企业如虎添翼。
今年将着力整合并购业务,并将其带入中国市场。吕淑萍告诉中国水网,赛莱默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智能计量技术、管网测漏技术、监测和预警性运营和维护系统,提升“智慧水务”能力。这也为未来更广泛的合作空间打好了基础。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为环保市场释放了更多利好。赛莱默将抓住这一利好机遇,不断加强投资力度,不断布局中国市场。肩负企业责任,为推动水环境治理,贡献力量。当天赛莱默吕淑萍表示,“秉承赛莱默共创和谐水世界的宗旨,公司也致力于通过世界水日公益长走活动,和合作伙伴和朋友们一起提高公众对可持续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修复的了解,切实为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尽心尽力。”
编辑:李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