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万源街3号
邮 编:100176
技术编号 20
技术名称
模块智能型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依托单位
北京志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1.城镇污水处理厂;
2.尚未纳入市政管网覆盖范围或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的我国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旅游风景点、度假村、疗养院等区域,还包括单独经营的酒店、楼宇,以及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区域;
3.位于城区、有市政依托但需要就地收集处理与回用的小区或单体建筑;
4.是执行国家地表水三类四类水体的水上公园、湖泊、流域河流、风景名胜区等。
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模块智能一体化技术是在单一反应设备内实现厌氧、兼氧、好氧和膜四个反应区域,形成四种生物体系,完成多种生化反应过程,并且利用好氧区的给气动力实现水力循环和污泥循环,从而在节能状态下实现脱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同时改变过去污水处理的稳定参数控制为可变参数控制,通过在线仪表的检测反馈系统实现上述多种过程的优化与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污水处理过程,进一步提高单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由厌氧区、兼养区、好氧区、膜池等四区耦合式生物反应体系组成,在智能自动化控制条件下实现有机污染物处理和污泥排放,并具有污水脱氮脱磷及多种净化水功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见图
三、关键技术
节能特性:常规生化处理的给氧设备主要功能是供氧,动力消耗占污水处理总动力消耗的30-40%,在此过程中仅利用了氧而忽略了空气的动力,本技术充分利用该动力完成水处理过程中必须的水力循环,从而节约电力消耗。
多功能性:在单一反应设备内实现厌氧、兼氧、好氧、膜(膜泥共存)四个反应区域,四种生物体系,多种生化反应过程,并且(厌氧、兼氧、好氧)不外加水泵动力进行水力循环,从而在节能状态下实现脱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智能性:改变过去污水处理的稳定参数控制为可变参数控制(一定范围内),通过在线仪表的检测反馈系统实现上述多种过程的优化与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污水处理过程,进一步提高单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膜泥共存:MBR池中放置轻质球形填料,供微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与水中的活性污泥共同降解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并通过膜过滤拦截出水中的超细悬浮物和微生物,减少微生物的流失,提高出水水质。
四、水污染防治效果
模块智能型一体化设备经水处理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和安装,经过稳定运行,已经形成规模化,满足了达标排放、普通回用水、地表水、优质回用水等多用户多用途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达到北京提升后的《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表1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制中的B标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意义。
项目针对北京市最新发布的《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而进行创新研究的新处理设备,使出水水质达到新标准B限值甚至更严格的A限值。对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以及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实现环保产业发展、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来源和知识产权
(1)本技术属于北京志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创新技术,具备国际及国内技术先进性。2012年12月模块智能型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国家教育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属于国内创新技术。
(2)《多功能生物反应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130776904.5。
示范应用情况
2016年,为配合通州区政府消除通州区19条段黑臭水体,在张家湾镇、马驹桥镇、宋庄镇、永顺镇以及河北省的怀来、香河等地域,实施污水处理厂改造和安装模块型污水高效处理设施26座,日处理生活污水2.8万吨,为城市建成区主要河流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标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6年7月,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亲临志峰集团建设的通州区潞城鎮污水处理厂现场进行查验,总结工作时,在通州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环境督查沟通会议上,对志峰集团的工程出水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典型案例
项目名称:通州区潞城镇污水处理厂
项目概况: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日处理水量5000m3/d,污水来源于城镇居民生活,技术采用模块式多级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2015年6月开工建设,于2015年8月完成调试并建成投产。
技术指标及处理效果
本项目位于通州区潞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联系人:李勇博,联系电话:15652240075
技术推广前景
按照执行北京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前景分析,“十三五”国家在流域整治上将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及减排指标已成为考核政府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随着国家支持发展水处理行业和地方政府经费投入的增加,预计本研究开发技术实施的污水处理工程每年销售经营收入平均增长在30%左右,到2019年末,可争取实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工程建设经营收入总额可达到0.9-1.2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本项目研究的成果、产业化前景良好,并带动其他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间接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