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安徽与浙江联手打造的新安江流域。
10月24日,十九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依然萦绕在耳边。报告提出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不禁令人联想到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安徽与浙江联手打造的新安江流域。(详情参考: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拒绝180个污染项目,设20亿绿色发展基金)
首轮试点已收官,新一轮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开启
2011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式启动,首轮试点现已收官。首轮试点期限内,补偿资金额度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分别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P≤1),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P>1),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不论上述何种情况,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给安徽省。
重新审视首轮试点,1.0时代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虽取得显著成绩,水质总体为优,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跨省考核断面达到环境质量II类水质标准,但是依然面临着协调困难、补偿方式单一、多元化补偿方式尚未形成、P值(详见附件解释)得核算标准不够完善等诸多困惑和问题。
正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所言,“生态补偿资金对保护与发展起到了较大激励作用,但就黄山市而言,有负重前行之感,自身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流域生态保护的长期需要。而且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呈现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稍一松懈,水质就可能反复”。
推动新安江流域治理势必是一场攻坚战,为此2015年,皖浙两省再次签订新一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首轮试点相比,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补偿资金3亿元不变,皖浙两省每年各安排补偿资金2亿元,各新增1亿元,目的实现环境同治、成本共担,效益共享。
围绕十个全覆盖,近三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投入累计74.1亿元
从安徽省财政厅下发的近三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可知,仅2015-2016年,省财政厅就对新安江流域17个项目进行投资,总投资额高达71.9亿元,其中融资项目占据绝大多数,总投资57.8亿元,生态环保项目投资约14.1亿元。
2016年年底,安徽省财政厅再次提前下达2017年新安江流域省级补助资金通知,给予黄山市2亿元(含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贴息2000万元),绩溪县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有关支出。 包含2015-2016年17个项目总投资71.9亿元,近三年新安江流域省级补助资金累计投入74.1亿元。
在新一轮生态补偿工作中,巨额资金投入将围绕十个全覆盖,包括:村级保洁、河面打捞、农药集中配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网箱退养巩固提升、重点河道综合治理、采砂洗砂治理、重要支流水草治理、增殖放流、沿河服务行业污水处理;同时强力推进月潭水库建设、生态保护脱贫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筹办黄山水论坛十大项目,以确保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和稳定。
附:2015-2016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拟补助公示表
号外!号外!号外!11月10-12日,安徽黄山,以“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邀请到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权威专家、领军企业、金融机构等嘉宾,共同见证黄山市“生态+”项目集中签约暨项目路演活动,届时将有一批有关绿色发展的项目订单集中签约。并且商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优先,跨流域生态补偿以及绿色发展长期规划等热点话题,报名参与论坛,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报名参加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请点击“专题报名”链接
或者请联系:刘女士 电话:15852685296;0559-2588031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