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必须坚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把握好量和质的关系,大力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二是必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从政治和大局出发,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聚焦金融等重点领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瞄准特定贫困群众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强污染防治,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为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继续发挥好广东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试验区作用、排头兵作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继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当好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四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全省一盘棋的思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格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加快补齐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这块最大的短板。五是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粤北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广东。六是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文化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广东、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化率达7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上,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出台建设制造强省的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全年新增应用机器人2万台左右。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项目。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引导8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质量创新。
大力提高现代服务业规模和质量。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3%。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10项措施,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支持中小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等做优做强,积极打造省级商业银行,加快建设金融强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3个设计师超千人的工业设计基地,打造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强化供应链服务,培育1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建筑等专业服务业,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服务。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各类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出台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大规模拓展应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家庭,推进网络智能化综合化升级,建设网络强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5G技术创新应用及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全球5G技术标准制定。深入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影视等产业发展,完善4K电视频道。以珠三角为重点启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发挥好粤商协商平台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落实好国家“降税减证提标”3项措施和我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0项措施。大力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增加到270家。实施12项军民融合重点工程,新引导50家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生产领域。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高成长企业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促进企业上规模。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创新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化“1+1+7”创新发展格局,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股权激励、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先行先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高水平大学到珠三角设立研发机构。继续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八项举措落实。实施高新区提升行动,打造专业园区、智慧园区、特色园区。建设技术创新专业镇。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核心区域,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加快布局“一廊十核多节点”重大创新平台,沿穗莞深轴线打造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加快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集群。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