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重要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文件。文件提出,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和领域,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我相信,供水企业在其他领域,也可以通过生态化合作优势,与其他环保技术企业或者其他有资源的央企国企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会打开企业的的管理提升空间。
逐本舍末——抓住运营类,审慎推进非运营类
先介绍下E20研究院对PPP项目的四个分类。A类项目是直接向使用者收费的垄断经营,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B类项目是保底供应量、以厂区为边界的BOT项目;C类是非特许经营的政府购买型PPP(PFI);D类是不含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非PPP政府购买服务,是轻资产的市场化项目,较为典型的就是环卫市场项目,现在发展速度非常快。针对这四类项目我们进行了分析再归类,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经营属性,主要是指能向使用者直接收费;第二类是运营属性,典型代表有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项目,其实是以量和价向政府收费的项目;第三类是维护绩效属性,须保证每年达标,有一定的压力。这三个指标实际都有运营程序,但并不一定有绩效。
在水治理方面,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在大生态要求下,水方面越来越强调系统性、综合性。水治理大致可以区分出三个细分领域及一个综合性领域。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的PPP项目。
我们还关注到,供水产业这几年在市场化方向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包括不少全额采购的成绩。我们统计了将近40家供水联盟成员(其中30%是上市公司)的业务扩张情况,统计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有65%的供水企业已经扩张到了污水领域,还有23%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原水领域, 23%参与了污泥处理处置,16%的企业参与了水环境治理。
另外,在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中,我们对B方阵企业(地方水投、水务集团、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的业务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到,传统的市政给排水依然为强项,逐渐向水环境、水利、固废、混合类项目延伸。业务拓展最多的还是水利项目,占21%。此外,还有10%的生活垃圾处理,以及3%的管网项目。这是供水行业一个共同的行为状况,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此外,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中,B方阵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拿到的黑臭水体项目,多数为外地项目。比如深圳水务在池州的项目,北京排水在南宁的项目。我们分析,未来的供水领域,县市或相对偏远地区依然有新建机会;会继续有存量资产盘活机会;会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成一体化趋势。
内外兼修——政策创新与平台转型方向
价费机制的完善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水网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当时研究的重点包括特许经营以及水价。关于水价,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关于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1080号)、《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7]80号)等文件中都提到,要施行阶梯水价、累进加价;农村水价改革等。关于垃圾价格,在《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2002)中提到。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颁布了政策法规,如海南、上海、广东等。结合垃圾分类的推进,这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每个大型城市由此打开了十亿的年运营市场空间。
整体来看,地方有运营属性的专业平台被寄予厚望;综合性的融资平台现在面临空前的压力,大部分都失去了投资能力;园区型平台目前不在供水产业能力考量范围内。除了品牌的扩张和服务,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横向扩充、产业链上下游延伸、PPP、土地开发等。其中比较适合地方专业平台的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PPP。我们建议中小私营企业在技术上合作,这样的话可以回避短版,发挥长板。我们也期待着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水务集团上市,能够跟我们国家的需求紧密合作,让我们整个供水行业本身也不断提升。谢谢各位。
编辑:汪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