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该文件将对未来三年污水处理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日前,在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杰分享了有关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的几点思考。
以下为姚杰现场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提质增效的背景
姚杰首先介绍了上海实行提质增效的背景。上海是全国最早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在192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整个上海污水治理的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80年代以前,上海污水处理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建国后共建成了四座污水处理厂,上海的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4万吨/日。
80年代~2016年,上海中心城区污水治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上海开展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苏州河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开展了大量的污水输送以及污水末端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增加了约56倍。
自2017年以来,上海污水处理进入了提质增效阶段,此阶段中上海污水处理以提质增效为主,规模增长为辅。
姚杰表示,进入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驱动,二是需求驱动,包括水环境治理需求和污水处理厂自身发展的需求。
政策驱动即中央、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制订发布多部推动提质增效的文件。
图1 “提质增效”全国相关发文
图2 “提质增效”上海相关发文
水环境改善需求:主要是消除黑臭水体,提升水功能需要;
污水厂的内部需求:一是污水厂水、泥、气没做到同治,处理效果需要提升;二是污水厂的价值取向也有对提质增效有内在需求。污水厂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完成的情况下,要立足存量市场,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将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厂的运行效率发挥到极致。综合以上两点原因,污水厂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的转变成为必然。
在提质增效时代,污水厂提质增效将会围绕六个方面:泥水同步,水气同治、资源循环、科技创新、环境友好、智慧管理。
图3 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六个方面
污水厂提质增效的方向
姚杰表示,近期上海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污水处理:全流程规划提升。
二,污泥处理:全循环挖潜利用。
三,气体处理:全方位收集控制。
四,智慧管控:全环节智慧高效。
图4 污水厂提质增效四大方向
污水厂提质增效的思考
针对污水厂提质增效四个方向,结合上海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姚杰分享了九个具体的措施和思考。
图5 污水厂提质增效四方面思考
第一、 污水处理——全流程优化提升
关于如何实现污水处理全流程优化提升,姚杰提出了三点思考建议:
一、消减溢流负荷
上海污水处理是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污水厂受污水排放波动影响大,同时,中心城区合流和分流并存,分流存在雨污混接现象,污水厂受降雨等因素影响大,进污水厂水量波动,存在溢流污染风险。姚杰表示,污水厂的目标是雨污同治,最大限度地减少雨天溢流污染物,对此有五点建议:
1.通过新建污水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2020年底上海城投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40万吨。
2.通过对老污水厂功能改造和在泵站、干线及污水厂建设调蓄池,增加调蓄量。目前上海已建和正在设施及计划建的调蓄池,调蓄能力在两百万吨左右,这些调蓄能力对于进厂水量削峰填谷,调蓄初期雨水有较大的作用。
3.发挥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尽可能多处理污水。
4.研究雨污水的快速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能力增加总是有一定的限度,而因为上海江南地区雨水比较多,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将雨水经过快速的处理进行污染负荷消减的相关技术,以减少合流污水溢流污染负荷水。如目前正在对雨天降水的整个过程,中雨、小雨、大雨的来厂污水的污染负荷基本规律进行研究,为今后针对污染因子和负荷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打下基础。下图为降雨后进厂总氮值变化情况: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