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王凯军:水业技术发展瓶颈和行业发展趋势

时间:2019-12-27 15:23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评论(

二是主控污染物类型的变化:由有机污染控制为主转变为氮、磷营养元素控制,结果会带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今年10月,联合国会员国在科伦坡批准了一项拟议的应对氮挑战的行动路线图《科伦坡可持续氮管理宣言》,旨在于2030前将氮废物减少一半,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支持。王凯军表示,主控污染物从低碳到低氮,技术体系的选择会完全不同。在我国的污水处理领域,目前碳、磷等都可以实现回收,唯一无法高效回收的是氮,在这方面仍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image.png

三是从点源控制到面源控制的转变:水污染控制主战场由点源控制向流域综合整治方面转变,结果自然从污染防治走向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王凯军表示,北京在实行了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现距离达到Ⅳ类水、Ⅴ类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北京流域都是水资源缺乏且为缓流水体,数据显示,通州即使把再生水资源全部用上,换水周期仅为十天。意味着一场雨之后,基本上水体不达标。所以在雨季,所有水体整个夏天一半时间水体可能不达标。王凯军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是环保治理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环境法、地方责任凸显,必然会考虑到城市面源的问题。

四是从被动防治到主动修复的转变:最为重要转变由被动防治,转变为主动生态修复和建设,特殊地区主动追求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高的环境质量。为什么现在地方都在采用严格的标准排放标准?王凯军表示,水质改善的需求与地表水质量标准是刚性的不可逾越的红线,地方政府从被动治理转为主动治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主动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四、中国水业下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

王凯军认为中国水业下一步的发展面临四大重大问题,其中也蕴藏着机遇:

第一,我们国家排水体制将面临重大的变革问题,这个问题的表象是管网的建设雨污分流,全国的普遍污水,但是它的实质是我国的排水体制不适应水环境的要求。

第二,我国污水资源化问题:是中国特有的污水处理厂和行业升级转型的机遇期。

第三,我国行业融合发展问题:表象是污泥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污泥和厨余混合消化等问题;实际上面临的是水环境的综合、不同行业之间的互相融合问题。

第四,水环境基础设施到城市基础设施再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最为重要转变是从被动要求为主动建设。特殊地区主动追求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高的环境质量。

王凯军表示,现阶段的排水系统,遗留了大量截留式合流制系统。我国采取的截留制和国外的合流制有所不同,不同点体现在国外以“截”为导向,以控制径流总量为目标,世界各国的径流截留率一般在80-95%以上;而我国合流制是以“排”为主导思想,如截留倍数为1,代表剩下部分全部排走,可以理解为排了以后的部分不归我管,这是两者之间本质的差别。

根据新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3.3条款中截流倍数宜采用2~5的要求,溢流污水浓度不能满足水环境的要求,即使超过10倍截留率也达到不了要求,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合流制还是分流制排出来的水都是不达标的。如果溢流污水能够迅速排出也行,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河道是静止水体,流量很低,所以造成水环境在雨后长期不达标。

怎么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王凯军做了解决方案类比。

简单来说,无论在旱季地区还是在雨量非常丰富的地区,都有采用合流制体系的,在国际上应该说主流仍然是合流制,比如,英国、法国、德国合流制都在70%左右,西班牙更是高达80%。德国科隆市合流制管系甚至占94%、日本东京合流制系统占90%以上。我国现在推行的是分流制,形成的排水管网长度在2017年达到55万公里,形成固定资产10万亿元以上。而全国城镇建成五千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1.88亿立方米/日,形成固定资产不到8000亿元。这两种方案对比,一是建设完全分流制,增加污水管道,在线修补设备,二是建设完全合流制的管线,增加存储池、高密度沉淀池等,前后两者的投资的数量级大约是10:1。

采用海绵城市是否可以?统计显示,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额约1.5亿~2亿,而每平方公里大约能达到处理几千吨污水的效率。这种工程化的海绵城市饱受争议,海绵城市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是背离了习总书记最初提出的“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方式。王凯军表示,我国恰恰采取了一种较为不优的策略,对比来看,大、中城市实行分流制分别需要十亿至百亿的投资,而合流制只需上亿至十亿的投资额即可得以解决,而相比之下海绵城市却已达到百亿和千亿级规模。对比发现,这三种投资序列最优的是合流制雨水处理方案。国际上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image.png

王凯军最后提到的污水资源化问题。他表示,水质标准提升和水环境质量考核催生了水业的挑战与变革,而污水资源化可能导引行业转型升级,而且我国目前具备实施污水资源化的条件。因为我国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0%,城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大概有3千万到5千万吨采用了技术,随着地方的标准升级,有3千万吨水接近准IV类水标准。新加坡通过二级处理达到新生水,相当于技术上采用了双膜法,对我们而言,更容易实现新生水的生产。

“在污水资源化上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这不仅对水资源非常重要,对国家下一阶段的发展,特别黄河流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王凯军认为,如果每处理1亿的废水使其转为新生水,能减少COD排放量约3万吨,氨氮排放约0.1万吨,能提供约22万人的年生产生活用水,支撑GDP产值约120亿元。实现水资源的回用,将对支撑下一轮的经济发展非常有用。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