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几天,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家的心情依旧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2月1日消息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同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粪便和污水消毒。在有公众担心病毒会不会进入水体的背景之下,本公号决定新开一个系列,讲一讲饮用水和消毒的故事。结尾有重点!
01
故事要从十九世纪说起。
当时,一些城市建立起了集中的供水系统,但因缺乏常规的处理和消毒,所以某些情况下,它们正是引起疾病爆发的原因:用泵和管道输送水的过程中,一旦受到污染,就能在其服务的社区或城市扩散病原。
1848年前后,伦敦爆发霍乱,2年内大约有14600人死亡。
1850年,John Snow 首先将氯气用于供水的消毒上。他首次尝试用氯来消毒伦敦 Broad Street 泵房的供水,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当时伦敦霍乱的蔓延。
1897年,英国肯特郡的梅德斯通伤寒爆发,患者出现持续性高热、中毒面容、相对缓脉并伴有皮肤玫瑰疹等症状,危及生命。Sims Woodhead 在饮用水主要输配管道中使用“漂白液”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消毒方法,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因伤寒死亡的人数急剧降低。
1908年,氯化消毒在英国伦敦成功实施后,这一技术传到大西洋的另一岸。美国新泽西州的泽西岛市也率先对自来水进行氯化消毒,该市的伤寒致死率迅速下降。
图1. 美国历史上伤寒导致的死亡率
之后,国际上许多城市纷纷推广使用了氯化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对水进行氯化,水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由水传播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公共卫生有了明显提升。
1997年的《生活杂志》记录了这一成功,文章称:“对饮用水进行过滤,以及氯的使用可能是近千年以来公共卫生方面最重大的进步。”
氯消毒被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之中,尽管由于它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无法有效灭活隐孢子虫卵囊等因素而对它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因此也不断有新的消毒技术被发明,新的消毒工艺被投入使用。但目前来看,氯依然是消毒的一大主流,氯化饮用供水系统仍是全球范围内预防水传播疾病和保护公共卫生的基石。
02
饮用水消毒就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前文提到的伤寒就是由伤寒沙门氏菌这种细菌引起的,如果没有其他干涉的情况下,它能在水中存活2~3周。
饮用水消毒过程有几大要素比较重要:微生物类型和浓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有效接触时间,此外环境中的pH(酸碱度)、温度等也会影响消毒的效果。
众所周知,常用于饮用水的化学消毒技术有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它们的消毒机理和优缺点在各类专业书籍和论文中讲得很详细了,小编带大家看看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国际常用饮用水化学消毒技术方法应用范围[3]
另外,普遍使用的物理消毒技术为紫外线消毒。其应用简单,可有效灭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对隐孢子虫具有高效杀灭作用,也不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但紫外线不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在管网内细菌容易重新繁殖,所以单纯的紫外线消毒一般用于小水量处理后水立即被使用的情况(如社区和住户的饮用水消毒、直饮水消毒)。而在大型水厂应用时必须跟氯结合,因此其目前的应用范围仍受到一定的限制。所有的消毒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局限性和成本,任何一种消毒技术都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供水系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匹配每个系统特点、需求、资源和水源水质的消毒方案。
03
了解基本的背景知识后,我们来解决最近公众的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中表明,流感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不属于“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病原体”,在“供水中存在的水平”为不可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说明b:按常规剂量和接触时间以及pH在7~8之间处理时,处于传染期的病原体游离分布于水中。低指的是一般在小于1min内20℃ 时99%失活;中等指的是 1~30min;高指的是大于30min。
而近期十分嚣张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一些消毒剂是很敏感的,具体的削减效果和反应机理有待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论证。国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最新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给出了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以及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我国城市供水主要采取的就是氯消毒技术(见下表)。
表2. 中国部分大城市水厂的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应用模式[3]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