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欧盟
欧盟在2001年发布了一份关于污泥中病原体减量的研究报告“Evaluation of sludge treatments for pathogen reduction”,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污泥中的病原体,包括市政污泥、化粪池残渣、肉类加工业、制革废水、蔬菜加工和造纸废水,提出了影响污泥中病原体数量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含水率、pH值和停留时间,并总结了降低污泥中病原体数量的主要方式和参数控制,如表7所示。
表7 污水污泥减少病原体的方法概述
04
暴露风险防范
在疫情防控期间,需要降低与病原菌的接触机会,降低感染风险。2020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其中提及“应尽量避免进行与人体暴露的污泥脱水处理,尽可能采用离心脱水装置。”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发布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第六章的6.1.3章节——污泥消毒中提到的“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以上标准是针对医疗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NCP疫情期间,建议市政污泥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除此以外,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根据中国环境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污水和污泥处理工作人员应按照如下规程进行个人防护:
①工作前。工作人员开始工作前要准备好医用外科口罩、丁腈等材质的防水手套、工作服、护目镜、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做好体温测量和记录。作业区及各处理单元的厂房、设备机房配备消毒用品。有需要记录登记内容的工作人员自备个人办公用品。
②工作中。使用工具检修、操作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护目镜,必要时带防护面罩,使用前后对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当需要检修的部位要求与污泥直接接触时,建议工作人员可以内层佩戴丁腈手套,外层佩戴厚橡胶手套,检修结束后要立即洗手,对检修工具及其他防护用具进行消毒。作业结束之后尽量要进行全面清洁,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外衣等。
③工作后。工作完成要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脱下防护用具后放到单独的收集位置。口罩等一次性防护用具收集后集中处理,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必须做消毒处理并风干后才可再次使用。
05
总结与思考
国内的城镇污水处理一向是重水轻泥,这也体现在国内研究城镇污泥病原体控制的学者和文献较少上。此外,与市政供排水消毒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对污泥方面的论述和关注也较少,约束较为宽泛。因此,此次疫情是反思污泥处理处置中的病原体控制的契机。基于以上的论述,提出以下总结和思考:
①污泥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是病原体的良好营养基。在此次NCP疫情中,污泥是重要的人暴露风险点,应给予充分重视,并集中开展相应的市政污泥中病毒灭活的试验和研究。
②污泥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但在目前执行的泥质标准中,均无明确的病原体指标和限值要求。建议在现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典型病毒的限值和检测方式。
③NCP病毒是包膜病毒,这意味着它们是最容易被消毒剂产品杀死的病毒之一。作为源头控制,在污泥含水率较高且仍处于液体状态的污泥贮池中投加消毒剂并搅拌是重要且有效的杀灭污泥中的NCP病毒的措施。
④考虑到病原体的扩散,污泥的处理处置应减少暴露风险,尽量选用密闭的输送和处理设施,如离心脱水机等。
⑤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减少污泥中病原体的处理工艺可选用好氧发酵、厌氧消化、石灰稳定、热干化、射线辐射等。
⑥考虑到最大程度杀灭病原体,避免病媒的接触和病毒的传播,对于具备条件的城市,疫情期间的市政污泥处置应尽量选择焚烧,建议采用污泥单独焚烧、燃煤电厂掺烧、水泥厂掺烧和垃圾电厂掺烧的方式,对于疫情期间的污泥土地利用,应避免进入食物链,并在污泥施用的区域设立醒目标识,减少暴露风险。
本文将刊登于《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第6期, 题目:新冠肺炎疫情下关于污泥杀菌消毒的思考,作者: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颜莹莹、梁远、沙雪华、臧星华、刘迪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