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正式批复,通过了中国能建葛洲坝水务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所属葛洲坝(海口)水环境治理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推广(海口)示范基地。
相关阅读:
葛洲坝水务:转向投建营一体化,2020计划签约超100亿三年实现环保营收138亿,
共建北京全口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阜阳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出炉,葛洲坝或成最大赢家
近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正式批复,通过了中国能建葛洲坝水务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所属葛洲坝(海口)水环境治理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推广(海口)示范基地。
一路走来,葛洲坝水务人究竟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以致化腐朽为神奇、让死水变活水,让黑臭水体变靓丽景观?让我们来看看其背后的故事吧。
望闻问切把病因 对症下药成效显
“鸭尾溪治理前是一个典型的黑臭水体,人根本不敢靠近周围,只能捂着鼻子绕开走。”海口水治理公司负责人张黎明介绍说。鸭尾溪东西横穿海甸岛,东连横沟河,西接五西路排洪沟,全长2.3公里,是典型的感潮河流。2016年6月,海口水治理公司开始对其实施水体治理。根据前期的摸底排查,发现鸭尾溪黑臭主要由内源污染严重、污水肆意排放、水体流动性差和自净能力缺失等4个原因造成。针对“病因”,海口水治理公司对症开出了4副良“药”,即内源清淤、控源截污、活水畅流和恢复自净能力。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想消除黑臭,难度最大的还是排查污染源头。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为了找出鸭尾溪两岸排污口源头,整个管网排查了200多公里,掀开的井盖则难以计数。“溯源而上寻找排污口,排查3、4公里以上都是常事。而排查的时间也是不固定,有时候要等到退潮,有时候则是半夜,找污水源头的过程很艰辛,但是找到后很有成就感。”现场施工人员回想起往事还是很激动。
据统计,在治理过程中,鸭尾溪被清走了14.5万立方米的淤泥,减少了底泥对水体的再次污染;新铺设了4000米排污管道,解决了控源截污的难题。
片区内的污水被收集到两个临时污水处理站内,处理后的水既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又对河道进行了生态补水;在鸭尾溪海达桥和福安桥两处通过扩涵,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在沿河两岸种植了植物来帮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
创新核心技术 提升治理质量
“海口水治理成效显著并非偶然,得益于我们治理技术的先进行、可靠性、实用性以及适用性”海口水治理公司负责人张黎明说。“具体有哪些技术呢?看‘四大天王’护我水体。”一位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幽默的说道。
治理水体第一招:控源截污效果显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葛洲坝海口水治理公司通过前期勘察,发现现状污水管网多处于高水位运行,合流制污水倒灌入河,污染负荷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严重污染了河道水质。为此,将部分雨污合流制管网整改为雨污分流,将错接污水管重新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共修建截污管道1210米,截排污口14个,处理能力为5000吨/天和1700吨/天的一体化净水站各一座,2500吨/天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截除入河污水量每天达到3548吨。
治理水体第二招:清淤疏浚治内源
水体现状分析表明,内源污染主要为底泥污染。通过对河道底泥进行清除,一方面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氮、磷等污染源浓度;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对上覆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葛洲坝海口水治理公司在综合调查评估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方案,鸭尾溪共被清除淤泥14.5万立方米,减少了底泥对水体的再次污染。
治理水体第三招:活水保质是关键
海口水治理公司充分利用潮汐动力,通过闸泵群联合调度,对河道水动力进行调控,改善了河道的水动力条件,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水文条件,保障河道水质健康。并结合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了生态流量统筹管理,在鸭尾溪海达桥和福安桥通过扩涵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实施水系连通,恢复河道生态流量,改善河道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态环境。
治理水体第四招:生态修复提质量
海口水治理公司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演替,逐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在以水质达标为目标的治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河道水质有了根本性改善的基础上,引入慢行系统,采用架空的模式构建栈道,丰富滨水体验;建立防汛梯田,改善不稳定的边坡现状,利用梯田蓄水功能起到错峰防汛、净化水质、下渗雨水、消减视线高差;提升水安全、建设城市海绵体,建设生态湿地及树岛,采用垂直潜流工艺、阶梯式布置方式,进一步净化鸭尾溪水质,提升水环境治理质量。
建立环保示范基地 打造水务金字招牌
除获批“海口鸭尾溪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外,水利部还授予海口市鸭尾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利实用先进技术“优秀示范工程”称号。这是行业内少有的既有示范基地,又有优秀示范工程的单位之一。
水务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成功将科研技术在鸭尾溪项目落地、转化、获得丰富成果,公司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水平名列行业前茅,为后续推动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推广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