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太湖总磷控制目标未达成,背后的产业机会在哪?

时间:2021-06-11 09:12

来源:财新网、中国水网

评论(

6月9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司局,近日赴江苏省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题调研,并在南京市召开座谈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强调,太湖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入湖污染负荷远超太湖环境容量,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扩散等机理尚不清晰,制约太湖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十分复杂,要清醒认识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微信公众号6月9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司局,近日赴江苏省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题调研,并在南京市召开座谈会。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秦亚东表示,持续稳定确保太湖全流域生态安全、供水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流域河湖总磷浓度仍然较高,湖体蓝藻水华多发频发等问题仍长期存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太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强调,太湖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入湖污染负荷远超太湖环境容量,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扩散等机理尚不清晰,制约太湖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十分复杂,要清醒认识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十二年治理,效果如何?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城区停供自来水,从而引发全国对太湖水环境的关注。2008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太湖湖体水质总磷浓度达到0.05毫克/升。

12年过去了,太湖湖体治理效果如何?

2021年5月26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0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提到:2020年,太湖湖体总体水质处于Ⅳ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75毫克/升,总氮平均浓度为1.27毫克/升,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5.1%和3.1%,均处于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4.8,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太湖湖体总磷浓度远没有达到2008年制定的0.05毫克/升的标准,太湖总磷与治理目标仍差距较大。

未来太湖的治理重点是什么?产业的机会在哪里?

据财新网报道,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编制工作。据生态环境部水专项办公室2020年9月消息,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21-2035年)》。

针对目前太湖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提示产业应该重点关注其中可能带来了市场机会。

E20研究院认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应该从水环境系统性治理出发,强化点源、面源污染系统性治理。太湖总磷上升已经成为制约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这部分市场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2020年,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曾带队就太湖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也指出,当前太湖总磷上升为首要污染物,说明问题的主要矛盾正从城市和工业污染转变为农业面源污染,而面源污染治理的短板还没有突破,污染物入湖入河总量还说不清,要开展技术攻关,有效破解通量监测难题,争取能够把通量的责任分解到县乡一级。

E20研究院认为,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时,总磷指标的上升,也可能会直接带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要求的提升,或者是对后端湿地建设的强化。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污水处理厂的提标要从环境容量及经济可承受性等多维度考虑。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朝阳在今年5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前期选择太湖流域某个地区做水污染物平衡核算试点工作,发现该地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只有60%左右,还有大量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都排放到周边水体,最终还是要通过入湖河道进入太湖。

由此,E20研究院也指出,对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污水收集体系的建立,也要逐步强化。应优先实施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的提质增效措施,具体包括:在对管网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纠正管网的错接、混接、漏接,把直排的污水接入处理厂;对超负荷污水处理设施予以改扩建,提高现有设施处理能力;采取低投入对策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染。另外一些提质增效对策投入大、工期长,需要从长计议、系统规划、逐步实施,具体包括: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海绵),控制溢流污染;建设溢流控制设施,提高截留倍数;控制管道的入流/入渗。

刘朝阳在当天的发布上指出,按照“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的治太思路,今年太湖治理的工作:

一是以控源截污为关键,实现外源减量。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制度,切实减少污染排放。开展全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开展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摸清污水处理能力底数,推动太湖流域县以上城市建成区率先消除污水直排口。

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内源减负。探索开展入湖污染物通量监测,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太湖清淤固淤试点。

三是以生态修复为手段,实现生态扩容。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大力推进调水通道、骨干河道生态化改造,把滆湖、长荡湖打造成太湖生态前置库。

四是以优化调度机制为保障,实现科学调配。落实“引江济太”调度机制,统筹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关系,科学稳妥推进调水。

五是以“两个确保”为底线,实现精准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加大重点水域清淤捞藻力度。充分发挥太湖前线指挥部作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坚决守住“两个确保”底线。

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能看出,我国水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短板需要补齐。这其中,不仅有技术方面的难题,还有包括如农业面源治理涉及维度较多且相对复杂,所带来的经费来源问题以及付费保障机制问题;排水体系建设投入相对较大,且目前为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机制尚未建立的问题;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不一致等带来的污水收集问题;水环境治理中的纯政府付费类项目,投入相对较大,融资难度相对较大,且PPP市级财承余额基本用完的情况下,所要面临的未来的治理支付难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行业内各个主体的共同努力和推进。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