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印发

时间:2021-12-21 09:51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论(

二、主要生态问题

祁连山地区废弃矿山种类主要为煤、砂金、金矿、石棉、建筑用砂等,以露天开采或浅井开采为主,堆煤场、矿石堆、选矿场等中转场地大量占损土地,造成土地损毁、草原退化和地貌景观破坏,并对多年冻土造成较严重影响。藏中南地区废弃矿山种类主要为金属、建材矿,露天矿山开采损害了高寒草甸、冻土和湿地生态质量,加剧了土地沙化,对水源涵养功能造成影响,并破坏了部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三江源区废弃矿山以煤、砂金、建筑用砂等为主,压占损毁土地,造成地貌景观、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部分废弃矿山水土污染问题突出。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以恢复矿区植被和动植物栖息地、防止土地沙化和消除地质灾害为目标,布局 3 个重点项目,通过人工辅助和生态重塑措施,加强露天采场综合治理、实施覆土复垦,恢复矿区植被,提升矿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表 3-8 青藏高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重点项目布局表

 

 专栏 8 青藏高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重点项目

1.陇中祁连山-龙首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煤、砂金、铜等金属矿集中开采区,开展地形重塑和植被恢复,加强危岩清理,处置高陡边坡,消除固体废弃物堆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安全隐患,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恢复矿区生态系统功能,建立科学观测、监测站。

2.藏南唐古拉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强金、铜等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场地平整、土壤重构和改良,加大固废堆场综合整治,在水源区建设生态隔离带,选择乡土物种恢复植被,修复受损生态廊道和动植物栖息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3.青海中部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以砂金、建材矿山为重点,推进地形重塑和土壤重构,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恢复矿区植被,防治土地沙化,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矿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第四章 实施安排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 分阶段实施计划

本规划按照近期、中远期两个阶段安排实施,在近期重点项目安排上,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优先安排对重大战略具有直接支撑作用的项目;二是促进青藏高原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同向发力、协同治理,基本同步推进各项重大工程;三是综合考虑各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对工程推进机制较为完备、前期工作基础较为扎实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其中,近期(2021—2025 年)拟重点推进 7 项工程的 13个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唐古拉山北麓冰川保护与水源涵养、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 3 个重点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黑河河源区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 2 个重点项目;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 2 个重点项目;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藏东南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三江并流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与综合整治工程的雅江中上游生态保护与恢复综合治理项目;青藏高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陇中祁连山-龙首山矿山生态修复、藏南唐古拉山矿山生态修复、青海中部矿山生态修复等 3 个重点项目。中远期(2026—2035 年)拟重点推进 6 项重点工程的 19个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通天河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澜沧江源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巴颜喀拉山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修复、隆务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唐古拉南麓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5 个重点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青海湖流域水源涵养及水生态综合治理、湟水河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等 3 个重点项目;藏西北羌塘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羌塘高原腹地高寒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羌塘高原西北部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念青唐古拉山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等 3 个重点项目;藏东南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藏东南高寒林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藏东南高山河谷次生林区生态综合治理、藏东南森林垂直带生态保护与恢复等 3 个重点项目;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与综合整治工程的雅江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怒江上游生态综合治理等 2 个重点项目;青藏高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陇中祁连山-龙首山矿山生态修复、藏南唐古拉山矿山生态修复、青海中部矿山生态修复等 3 个重点项目。

此外,在规划期内持续加强生态保护补偿,统筹落实禁牧补助、草畜平衡补助、公益林管护、沙化土地封禁等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为有效推进规划实施,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每 5 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设内容等做出合理调整,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持续推进青藏高原各重点区域相关保护性措施。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1...8910111213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