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系统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等,识别污染源分布、农产品和土壤超标区域范围及其对周边区域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的影响,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评估,建立跟踪监测制度,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调整农艺调控措施。
2.加强农用地土壤分类管控
严格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的风险管控。根据农用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结果,划定特定农产品的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组织制定种植结构调整或者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开展农用地周边区域土壤环境调查,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落实相关措施,实施长期跟踪监控。
加强农用地周边空间规划管控。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应当结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建设项目布局论证,科学布局涉重金属企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等重点污染源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严控新增污染源。
3.开展土壤污染成因排查整治
加强污染源排放管理。加大对土壤污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向农用地倾倒、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尤其是含重金属的废水)、医疗污水等违法行为。加强农田灌溉用水监测监管,严防灌溉用水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对于水质超标的灌溉水源,组织查找分析超标原因,采取移除、隔离污染源等方式改善水质,或采取措施开展替代水源建设,确保灌溉水质安全。
第三节 全面推动生态惠民富民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构建特色化发展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巩固绿色惠民路径。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优质农产品、旅游产品、良好投资环境的价值溢出。试点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从“创建美丽”转向“经营美丽”,推动各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聚焦生态旅游、海洋产业、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等形式实现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同安区试点探索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设立绿色资源台账,聚焦流域治理、入河入海排放口管家、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及信息化水平,调整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业、休闲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强化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以同安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翔安水产种苗园区为平台,形成种苗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休闲农业的核心区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形成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水产养殖等生产模式,强化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完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标准、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生态农业补偿制度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与机制等。
推进绿盈乡村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绿盈乡村”建设工作指南(试行)》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推进“一革命四行动”,重点围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清洁与绿化、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制定整治实施内容,并采取分级实施、分类建设的策略,逐步实现绿盈乡村初级版到中级版、高级版梯次提升。
专栏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按照“修复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建设思路,建设、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有效收集处置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100%,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建立垃圾治理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智慧化的长效运维机制。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对东溪高新现代高优生态农业工程等省市两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乡村振兴项目:同安区乡村环境提升改造、集美区许溪下庄鱼鳞闸净化湿地建设工程。
“绿盈乡村”建设工程:分初级版、中级版和高级版,梯次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超越。
第七章 推动转型升级,率先建设绿色循环美丽园区
围绕高端化、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智慧化,强化绿色招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构建互补的绿色循环工业产业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制定实施“一园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污染治理水平,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按照建成一批试点、辐射带动一片的思路,逐步推进美丽园区建设。
第一节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建设污水零直排园区
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设置给排水系统,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企业废水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以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接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接管要求。规范设置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原则上一个园区设置一个排污口。开展省级及以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