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如何实现环境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时间:2022-01-29 09:12

来源:E20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

作者:傅涛、李伟、肖琼

评论(

技术产品化是多主体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产学研融合作为多个主体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要融合各个主体的关切。学校老师关心的是教育质量、发表论文、课题立项,企业关心的是投入产出比、技术产出效益。各个主体在各自关切之上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着力点,找到能够劲儿往一处使、收益共分享的载体,这就是将技术开发成为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技术产品化。

什么是产品?围绕特定客户群进行特定场景打造来满足客户稳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有一套完成的产品体系。产学研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产品开发的过程,多主体合作的着力点就是产品化,只有围绕产品持续性开发的需求进行专业队伍建设、科技持续研发、功能持续迭代、品牌体系建设等,才能提升各个主体持续合作的粘性,这也是产学研融合的最佳状态。

如果只是基于工程项目的科技创新很难发挥产学研的作用,依托于项目的科技立项本身就很短暂,项目一旦做完,课题就结题了,不仅后续的研发跟不上,前端产生的科研成果也没有产业转化的机会,最后能产出的是一篇篇论文和专利,但对释放技术生产力、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

对于环境产业而言,其本质是环境公共服务,环境领域的产学研融合更多的着力点是技术产品化与服务产品化。联合一批领跑的环境企业和高校,组建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攻关团队,围绕技术与服务打造一批领跑世界的产品,是环境产业高质量升级建设的有效路径。

具有“产业特质”的企业才堪当深度融合主体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牵头主体,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开展校企合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要建立一套重点筛选的标准和原则。目前我国有4万多家环境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工程公司、项目公司,他们是产业建设的主力但不是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工程项目公司围绕项目建设的产学研合作周期短,缺乏持续投入,不具备将技术产业化的条件,不能牵头开展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要有“产业特质”,具备产业转化的能力,有规模、有影响力。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一定是某一领域的领跑企业,对这一领域有影响力,能够发挥引领带头的作用,能够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入产业资源,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规模、研发投入实力、市场号召力等。同时,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者和主要参与人,企业家要有情怀、有战略、有定力,重视和尊重技术,在技术创新和迭代方面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有为技术创新开发持续投入的规划,将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

最重要的一点,企业要有产品开发的布局。产品开发作为校企合作的着力点,需要持续的投入、稳定的团队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产品也是其价值输出的核心载体,所以企业必须有核心产品以及产品持续开发的决心。只有那些长期关注特定客户群、针对特定场景做特定产品持续开发的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对象。这些企业有耐心、有积淀,聚焦特定的客户群体,可以为技术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做长期的设计规划、持续的研发投入、产品更新。

机制体系建设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效率,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机制改革,企业家、科学家、教授各自的职能不应错位,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所长,深耕下去,教授专注于科研创新,企业家更贴近市场,专注于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内容。不同层面的机制改革,就是要看把指挥棒放在谁手里,在不同的阶段担起主要任务,激发活力。从面向市场与需求的科研机制创新改革来看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筛选机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适合转化,进入到产学研融合范围的科研成果只是很少一部分,最终能够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满足教育需求、尖端科技攻关、未知问题探索等研究成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转化要求的科技成果筛选机制。

(2)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能够转化为产业的科研立项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不是所有的科研立项都能实现成果转化,但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立项一定是基于需求,满足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不仅是筛选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对于新的科研立项要选择正确方向,科研的任务也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判断,针对性的进行立项研究,而不是为了解决点上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课题立项,产出的成果往往缺乏后端产业化的市场动力。最贴近、最了解市场需求的是企业家,所以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在立项之初就需要企业家介入,与企业进行合作。

(3)优化管理机制,激活各个主体积极性。一方面,优化科研立项的管理机制,在课题申报、立项审批、中期考核、课题验收、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化机制,让老师从繁琐的流程工作中解脱出来,消除科研工作者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另一方面,优化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权责划分等机制,规避在经济利益、专利产权、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让企业家和老师都没有顾虑,全心全力联合打造产品。

双向链接平台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解码器

产学研深度融合本身是为了促进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各个主体有自己的诉求与主职工作,需要有平台在中间作为链接器,将各单位相关工作串联起来,做好协同融合的沟通链接。

科研的逻辑与产业转化的逻辑不同,需要有双向的平台来做链接和解读,链接各个产学研主体,解读和沟通主体之间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与困扰,这就要求平台既要懂科研又要懂产业。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