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膜界往事——污水处理领域MBR膜应用不完全回顾

时间:2022-11-28 08:50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评论(

这个市场上,现在活跃的膜企业也不止碧水源一家。不过,只要提到膜,提到MBR,哪怕项目跟碧水源没关系,行业的人们也都会有一种碧水源虽然缺席,但还在场的奇妙感觉。

本篇的目的当然不是专门为着分析研究碧水源的,只是要说污水处理领域膜的应用,就不得不说到碧水源。而污水处理开启膜应用的过程虽已成为往事,它所启发的环保技术创新时代仍然是未完待续。

目录

01 前奏

02 诸神之战

03 奥运之战

04 提标之战

05 造膜之战

06 新故事开始

碧水源是污水处理领域膜应用的地标性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碧水源简直等同于MBR,不过,在最初以及今时今日,MBR并未完全等同于碧水源。

2022年11月23日,首创环保牵头中标北京市超6亿元的再生水厂工程特许经营(BOT)项目,即大兴区永兴河第二再生水厂项目,设计规模9.5万立方米/日,其中再生水回用系统供水能力为12万立方米/日。采用A2/O+MBR工艺,半地下结构形式。

不算数量众多的生产膜的公司,知名的用膜的上市公司还有金科、金达莱、倍杰特等,但即便不以用膜出名,又有哪家环保公司会说自己绝对不会用膜,与MBR不共戴天呢?在这个市场上,现在活跃的膜企业也不止碧水源一家。不过,只要提到膜,提到MBR,哪怕项目跟碧水源没关系,行业的人们也都会有一种碧水源虽然缺席,但还在场的奇妙感觉。

本篇的目的当然不是专门为着分析研究碧水源的,只是要说污水处理领域膜的应用,就不得不说到碧水源。而污水处理开启膜应用的过程虽已成为往事,它所启发的环保技术创新时代仍然是未完待续。

01前奏

如果以1993年开始引入社会资本作为起点,那么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距今尚不足30年。而行业通常将2002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通知》,作为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启动的标志。这个通知出台时就有人断言,2003年将是公用事业市场化“元年”。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已零星地燃起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星星之火。

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水行业走在前列,从1993年开始,供水和污水处理都开始了产业化探索。尤其是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和完善,为以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化改革时代,环保水务龙头公司共同撕开了新世界的口子,环保公司不再只是为排水公司、排水管理处提供设备,而是从投资、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开始……百花齐放地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污水处理市场的大盘迅速扩张。

2003-2013,水业市场化项目快速爆发,2005-2006年更是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从原来的几百万吨上升到6000万吨,快速提升了中国污水处理能力。

为什么2002年出的改革文件,到2005-2006年污水处理市场才快速爆发?原因在于融资瓶颈,如果不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项目也就起不来。同时也和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有关,在这也一时段,膜开始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到规模巨大的项目上。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膜法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水分子大小不同、结构不同、荷电性不同的特点,在外压作用下对水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水分子进行选择性分离,获得不同净化程度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和国际上一样,我国的膜技术也是从海水淡化领域起步的。

把海水变为甘泉,传统的蒸馏法耗费巨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了用反渗透膜脱除海水盐分,成本低、更便捷,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展现出巨大实用意义。美国有的中国也要有,1967年,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多家科研机构、各领域的科技专家齐集于北京、上海和山东埋头苦干,自主取得了膜法海水淡化的多个突破。

污水处理的MBR技术最早也是由美国人在60年代末提出,在当时是将膜分离技术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崭新技术。之后,我国在工业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方面也开始用到膜。应用较多的膜处理技术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本世纪初名噪一时的新加坡“Newater ”水厂,就是采用在二级处理后加超滤膜及反渗透膜的方式进行再生水回用处理。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相关标准也日趋严格,技术影响污水处理产业的传奇案例即将诞生。这就是MBR。

02诸神之战

2005年,成立于2001年、以40万元资产起家的碧水源进入到行业视野。

彼时,行业通常认为,膜技术一直掌握在欧美公司如GE、西门子、陶氏、海德能以及日本公司三菱丽阳、东丽、旭化成等外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中的多数早已进入中国市场。最初还没有膜生产能力时的碧水源也曾从日本公司采购膜产品。

看中污水资源化处理市场的,自然还有GE、西门子、陶氏化学等跨国巨头,它们在那些年都进行了相关并购。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