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文章探讨了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行机制三大基本问题,创新性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框架。研究认为:①生态产品是人类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的满足人需求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人是生态产品的供需主体。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能够作为生态产品价值界定的依据。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卖方付出劳动提供生态产品并获得收益,买方付出金钱购买生态产品并获得使用价值”的闭环形成。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行机制以竞争性、排他性产品差异为基础分类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实施应注重社会属性并强化差异性。
本文引用信息
王丽.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 35(11):4-10.
0. 引言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举措,是激发市场活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而蓬勃开展的各地实践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加强相关理论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方面,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行机制是本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关于生态产品,由于其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导致其定义和特征研究呈现多样性。生态产品定义方面,目前主要有物质产品、自然要素本身、最终产品和服务等三种类型。另外,在特定定义基础上,有研究进一步展开分类。如,从纯公共生态产品、市场型/私人产品型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细化分类定义,或从全球性公共生态产品、全国性公共生态产品、区域或流域性公共生态产品、社区性公共生态产品、私人生态产品细化分类等。生态产品特征方面,目前研究从复杂性、有益性、多维度、外部性、地域性、难计量、分割性、难交易、稀缺性、生物生产性、保护成效性等方面展开描述。对于生态产品特征分析,须在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开展,否则,由于生态产品的复杂性易得出相矛盾的结论。
关于生态产品价值,有研究以总的“生态产品+价值”模式定义,例如,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也有研究以细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定义,例如,从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等分类界定价值;还有研究从多领域价值出发细化分类探讨,例如,从生态、伦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细分出生态资本价值、产品使用价值、增加就业价值、政绩激励价值、经济刺激价值等。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认为生态产品兼具市场价值(经济价值)和非市场价值(生态价值);将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直接使用价值)、生态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社会价值(非使用价值);将价值来源分为人类生产、生态生产两种途径;区分探讨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价值理论。现代意义的生态产品价值研究近年来才兴起,相关探索较为多样,但在研究中借鉴已有积淀的成熟理论要优于从零开始探索。目前经济领域价值理论主要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等。对于生态产品价值,目前有研究将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列出并展开探讨,有研究直接选择了劳动价值论。总体来看,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在厘清生态产品概念的基础上,对于价值的探讨是核心。
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运行机制,目前以探讨为主。有研究将生态产品作为整体进行统一机制分析,也有研究进行细化分类探讨,例如,将价值实现机制分为产业生态型、生态产业型、产权交易型、生态溢价型、生态补偿型、生态倡议型、绿色金融型等;分为物质供给类、文化服务类、生态调节和生命支持类等;主要根据实施主体划分为科层化实现机制、市场化实现机制和NGO实现机制等。还有研究以生态空间为视角,从产权-需求出发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除此之外,聚焦于特定细化类型,如,单独就生态补偿和绿色农产品供给、生态银行、栖息地交换和生态恢复计划、生态公共产品等运行机制分别以案例形式展开探讨。总体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讨须以明确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概念为基础和前提,由此把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特性和规律,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实践方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2021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印发,力求从制度层面破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瓶颈制约。除此之外,《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从不同方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做出部署。地方层面,尤其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后,各地热情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经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国家和地方“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虽然投入巨大的热情,但在实践中仍然出现生态产品“杂、散、乱”“市场化程度不够、体系不健全”“难度量、难变现、难交易”等诸多问题。上述实践问题较大程度是由于理论研究薄弱所致。
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行机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三者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具有严密的逻辑递进性和紧密的相互依存性。即,由于生态产品非常复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定义;在清晰完备的定义基础上,结合价值研究,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在明确生态产品价值的前提下,进一步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分析,才有可能对其实现运行机制全面深刻地认识。上述三者统一于整体设计和系统框架。对此,本文立足于人的视角,借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竞争性排他性产品分类原理,在人与人之间不同交易体系框架下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展开新探索,以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1. 生态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