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本身如何达到“有道者”的境界?“虚”则为其核心力量,就是在为公司或组织的战略思考和组织培养中先忘记自己。只有放空,才易得心流态与对应的大智慧,私利参与其中,必然扭曲而貌似狡诈实则蠢笨(往往需要长期看)。做到虚,“有道者”才敢于和愿意授权和传授(奉),而使得其本人可以有空间时间也必须兢兢业业地向上追求,才使得其本人能够不断的突破天花板并给追随者更多的发展空间,卓越的个人和组织由此诞生,这也是前文中所提的三“YU”所在。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这八个字,大部分人解读为寡言和中庸,简单明了,但我觉得不够好,个人没兴趣。偶尔听到曾仕强先生的解读,赞同。前四个字的关键在对“穷”字的理解,意思是把话说“绝”,无论是表达对事物的判断抑或是给出绝对化的承诺,都是不智的。(现代社会很多工作类型就需要多沟通,会交流会表达会写作是重要的技能,如何能都去寡言)。所以曾仕强先生的这处解读更佳。后四个字,中庸是儒家的思想,并不错,但应该并非完全符合老子本意,曾仕强教授将“中”读为chong,解释为“冲”,意为保持“冲”的功能,即保留余地和空的境界。曾补充说这个需要“少私寡欲”才能做到,这个很到位,私欲过强,则万事只从自己本位出发,判断事物自然就因自私自利而偏激,讲话时候也会因为这个太想说服对方,也就容易把话说“绝”了。这个,和我前面所述的对“虚”的理解也是一致的。由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八个字最终被解读的与道德经的全文立意一致,深以为然,最后十六个字虽然十分精彩,但在本章中好像没什么可以继续详细盘点的,倒是以后的解读中还会偶有用到。
绘图:E20创意中心“一口鸟”总监
后记
南怀瑾老先生曾说儒家是粮店,我理解是出道时的必须品,当然也要伴一生;说道家是药店,我理解是中年为求“不惑”态的解药;说佛家是百货店,这个我目前还没悟透。年少时我错过了《论语》,感觉至少多走了十年的弯路。现在正是读“老庄”的年份,但我看到的常规解读,常常把“老庄”理解为躺平或出世的,不能提起我的兴趣,觉得没啥意义。而高人能在其中解出入世的妙处的,往往认知难度会更高,却更加有益。世道愈艰,唯修行者可以穿越之,修“老庄”,不是为了遁世,而是为了获得韧性和更好的“认知”力。对于也许正处于逆境中的一些朋友,我再次分享我的另一个小视频,与各位共勉。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