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现场揭晓了“2024年度(第二十二届)水业企业评选”获奖榜单,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深集团)凭借其卓越的水泵系列产品,荣获了"2024年度供排水装备领域领先企业·高效节能水泵优秀品牌"奖项。作为该领域领军企业,公司旗下蓝控环保总经理张凯顺应邀接受了中国水网的独家专访。
蓝深集团
蓝深集团自1985年研发生产国内首台潜水排污泵以来,已构建起泵类、搅拌类、水处理成套设备、海绵城市技术装备及二次供水系统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能够自行生产污水厂和泵站70%以上的设备,先后主导或参与编制了4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完成了国家“863”科技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是国家重点环保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而精 以国际品质打破国外垄断
1958年,南京深井泵厂(蓝深集团的前身)作为原机械部定点生产水泵的企业,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引进国外泵企的先进技术,进行国产化吸收与再创新工作。1985年,与德国ABS公司携手成功研制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潜水排污泵,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重大跨越。次年,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又与美国古尔兹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共同成立了江苏省机械行业中外合资企业,进一步拓宽了发展视野,提升了技术水平。
在对比国内主流泵企竞争格局时,张凯顺指出,蓝深集团与国内泵业巨头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国内其他泵业巨头采用全品类矩阵,而蓝深集团则更专注于水务领域,针对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杂质多,腐蚀性高,密封要求高等场景,打造出了具有显著技术代差的专用泵系统。
相比国外泵类企业百年的技术积淀,张凯顺认为,虽然目前国产泵类品牌与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有逐渐赶超的趋势。蓝深集团在品质上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国外品牌。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层面上,国家正大力推动国产化进程,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政策支持;
二是蓝深集团拥有丰富且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场景,由此积累了大量的反馈信息,并成为优化和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
张凯顺表示,蓝深集团潜水泵系列产品,以欧美前沿技术为基石,其技术起点高,节能效果明显,配套性强、适用性广,被原国家机械委列为重点引进消化产品,并通过了出口质量认可和CE认证,其投放市场以来,迅速赢得用户信赖与赞誉,更成为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首选国产替代方案,以“中国智造”实力打破进口依赖。
2000年,蓝深集团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成功研制出三峡深水高扬程潜污泵系列产品,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据张凯顺介绍,该产品在水力部件设计和结构上突破了常规潜水排污泵的传统设计方法,最大潜没深度为120m,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不仅改变了当时国内大型水电工程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使我国泵行业的水力设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外,2018年蓝深集团还研发了全球最大功率1600KW大型潜水轴混流泵,经国家水利部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效率指标国际领先,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对国内泵及环保设备的技术发展及国产化替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产化替代 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蓝深集团早在“十三五”初,就将发展海绵城市设备国产化作为公司战略目标之一,并率先在国内斥巨资实施了海绵城市配套设备国产化项目,成功研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冲洗设备。
当前,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中,配套的冲洗设备示范工程大多依赖进口产品,并且设备普遍价格虚高,这一现状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的自主发展。张凯顺介绍说,蓝深集团研发的冲洗设备,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在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该设备由存水室、真空隔膜阀、真空泵、超声波液位计和电控系统组成,通过真空抽吸系统,可产生高达7m水头的能量,冲洗距离可以达到500m以上。
此外,该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理念下调蓄池系统的核心组件,以其卓越性革新了传统水池清淤模式,实现了从人力密集型作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运维的跨越式转变。它不仅有效规避了人工清淤带来的安全风险,更通过高频次、低能耗的自动冲洗机制,防止了沉积物固化板结,同时水池内部无运行设备,终身免维护,确保了调蓄池容积的高效利用与长期稳定。
“一方面,我们的设备可以大大节省国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为我国海绵城市设计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张凯顺说。
随着蓝深集团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认可,蓝深集团的海绵城市市场前景愈发乐观。张凯顺表示:“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已经与多个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产品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2年,蓝深集团成功签约《青岚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嘉禾路箱涵排口溢流污染整治工程》,其中,调蓄池规模达4万m³,采用了17套门式自动冲洗设备,成为该区域单个调蓄池体量最大、冲洗廊道最宽、应用冲洗门设备最多的项目,对调蓄池建设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除了青岚湖项目,蓝深集团还成功实施了太原市大黑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泵站及调节池工程,该项目不仅是2023年太原市市级重点工程,也是蓝深集团海绵城市的示范工程。未来,蓝深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为更多城市提供高效、可靠的海绵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存量深耕与增量开拓双轨并行
在国内污水处理增量市场逐步收窄的背景下,蓝深集团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市场洞察力,一方面深耕东部存量市场,精准对接节能改造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西部及“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开辟增长新路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张凯顺看来,蓝深集团作为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在污水处理行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中,还是要在设备本身精准发力。所以,蓝深集团也将市场突破的焦点对准了“节能降耗”这一核心命题,在核心装备领域展开技术创新。
近年来,蓝深集团加大了在“互联网+”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推动设备升级换代。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集成化、远程诊断与智能控制,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的先进性与竞争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蓝深集团在巩固原有核心产品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新增了非标设备、永磁设备等系列新型产品,并融入了智慧平台,碳中和,泵站污水厂智能化改造等一系列行业前沿技术,实现了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低碳化发展。
以便携式高效永磁潜水轴流泵为例,该产品搭载了蓝深集团自主研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具备出色的冷却与润滑性能,有效降低了额外能耗与机械磨损,使得运行能耗较传统产品降低了25%-30%。同时,该泵还集成了智能技术,实现了遥控与自动控制功能,操作简便快捷,完美契合了现代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存量市场及设备更新升级市场的热门之选。
面对中国西部及不发达地区水处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蓝深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张凯顺认为,广西、新疆、内蒙、宁夏、甘肃等地区的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东部地区约20年,但在政策驱动下,未来3-5年将迎来建设高峰,蓝深集团也将重点针对这些地区进行布局。同时张凯顺透露,2024年蓝深集团仅在内蒙古市场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亿元,这些地区正在成为集团新增市场的主战场。
此外,今年国家发布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知,为环保设备市场带来新机遇。据住建部统计,全国现有五千余座县级市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30%需全面改造,40%需局部升级,改造需求庞大。
张凯顺对承接改造订单充满信心,他表示,集团目前已能自行生产污水厂和泵站70%以上设备,同时依托全国30余个分支机构,能快速响应各地污水处理厂改造需求,并提供一站式服务。
而作为国内知名老牌泵企,蓝深集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进军海外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带一路”销往西班牙、希腊、俄罗斯、巴西、埃及、印度及东南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多项国际重点工程,出口份额逐年增长。
目前,蓝深集团已将拓展海外市场、实施全球化战略作为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重点。张凯顺直言,尽管蓝深集团产品已进入25个国家,但蓝深集团的海外拓展目前仍以代理商模式为主,东南亚与俄罗斯是近期的重点市场,而欧洲市场因规模有限且竞争激烈,一个广东省的需求可能超过欧洲多国总和,所以投入相对谨慎。
从潜水排污泵到永磁节能泵再到海绵城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蓝深集团一直坚守“创绿色环境、向未来负责”的初心,始终致力于振兴民族水务环保行业,其发展轨迹犹如一部生动的产业进化史,不仅镌刻着企业自身突破技术壁垒、攀登行业巅峰的奋斗历程,更折射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局部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