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涌烨固废处置项目

时间:2025-05-09 16:48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涌烨固废处置项目

推荐单位: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盘棋山路228号

项目概况

为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打通污水处理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与2023 年 8 月 17 日完成对格林兰的收购,实现了资产的顺利交接。收购初期,受设备缺陷等因素制约,处置规模仅 300T/d(80%含水率)。为提升处理能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公司积极推进 2024 年技改工程。该工程针对污泥储存、输送、干化、焚烧和烟气处理等设施进行改造,新增 60% 含水率污泥处理能力,完成后可恢复设计规模 500T/d(80%含水率)。届时,将有效提升宁波市污泥处理的集约化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助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示范意义

契合国家《“十四五”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 “破解污泥处置难点,实现无害化推进资源化” 的要求,积极响应宁波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相关政策导向,促进可持续发展。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积极践行了国家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要求,推进了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进程。技改后处理规模提升,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提高,减少了污泥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有效缓解了城市环境治理压力。

(2)社会效益

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提升污泥处理能力,实现无害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镇海区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可靠的污泥处置点,解决污泥处置“卡脖子”难题,促进镇海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生态效益

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此大力推进涌烨固废处置分公司一期技改工程是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改提升污泥处理水平,可降低其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风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污泥干化+循环流化床焚烧。

(2)工艺/装备原理

薄层干化机(含水率80%→30%):将湿污泥通过泵打入干化机转盘中,转盘每分钟60~70转,用离心力将污泥与刀片接触破碎后与换热壁换热,湿蒸汽通过废气管道排放,干污泥由输送系统送至锅炉干污泥料仓。干化机热源来自于锅炉焚烧产生的蒸汽,温度为200℃。

 图片95.png

圆盘干化机(含水率60%→30%):脱水污泥通过螺杆上料器进入一个卧式圆盘式干化处理器,圆盘式干化机的转子是一组中空圆盘,这些圆盘被一条中空轴贯穿连通。干化器的圆盘衬套内循环有200℃蒸汽,使反应器内的所有圆盘壁得到均匀有效的加热。

 图片96.png

循环流化床:通过鼓风机将锅炉燃烧料进行流化,使其充分与空气接触,燃烧更加充分。燃烧的锅炉废气进入循环仓,通过旋风除尘将未燃烧完毕的燃料进行收集后再次送回燃烧仓进行燃烧。

 图片97.png

(3)工艺/装备特点

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涌烨固废处置分公司目前为淅江省工艺路线最完整的项目,是宁波污泥专业处置能力最大的项目。

薄层干化工艺是发达国家主流干化工艺之一,系统简洁、设备少、故障点少、运行稳定且维护检修方便,运行车间无粉尘、恶臭问题,工作环境好。

圆盘干化既适用于污泥全干化,也适用于污泥半干化,两者可灵活调节。机内污泥载荷大,即使进料不均匀,也能保证稳定运行。

循环流化床工艺通过气固循环系统实现物料高效循环与混合,传热传质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能在低温下高效燃烧;设备结构简单,无复杂机械传动部件,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布风与返料装置保障了系统稳定运行和良好流化质量。

(4)应用工业领域

除市政污水厂污泥外,还可接收印染、造纸等工业产生的一般固废污泥。这些行业污泥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本项目凭借先进工艺可有效进行处置。比如印染污泥,含有大量染料及助剂,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项目的污泥干化和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能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同时,食品、酿造等行业产生的高有机物污泥也能在此处理。通过接收多领域一般固废污泥,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污泥处置途径,切实解决了污泥处置 “卡脖子” 难题,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5)工艺/装备流程图

 图片98.png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