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解决攻坚克难过程中间的一些“老大难”的问题,本次的行动方案重点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解决的不仅仅是水污染治理,更多的还有水资源的保障、水生态的修复这些问题。
日前,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共明确19项措施:在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方面,提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6项措施;在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方面,明确了着力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强化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共享3项措施;在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提出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6项措施;在全面推进保护与建设方面,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全民行动等4项措施。
该《方案》还锚定三个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同时,水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据第一财经报道相关专家介绍,一些地方仍存在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现象。面源污染成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一些地方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水生态失衡问题。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虽经多年治理,蓝藻水华问题仍然存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现象突出。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美丽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愿景,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人水和谐”的河湖。
据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介绍,近年来,各地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部每年组织开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截至目前,已评选出三批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方案》指出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开展河湖沿岸排污口排查溯源。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技术帮扶,督促指导各地提升截污治污水平。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到2027年,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
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聚焦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方面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防范水环境风险。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巩固治理成效。到2027年,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
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保障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维。雨季水量超过合流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承载能力时,采取的溢流污染控制措施不得影响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等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监测抽查,建立健全返黑返臭防范机制。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到2027 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 6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面向中小养殖场(户)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推进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实施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到2027 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保持水域及岸线干净整洁。强化港口码头、船舶及河湖沿岸污水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加强日常巡查,减少垃圾进入河湖水体,及时清理水面漂浮垃圾,鼓励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开展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到2027 年,重要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水域岸线清洁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媒体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组织制定国家层面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共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基本覆盖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如长江干流6300余公里、黄河干流5400余公里实现全覆盖,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210个重点湖库覆盖90%以上。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将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等纳入保护与建设范围。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还表示,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解决攻坚克难过程中间的一些“老大难”的问题,本次的行动方案重点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解决的不仅仅是水污染治理,更多的还有水资源的保障、水生态的修复这些问题。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