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5-09-08 16:31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16159db20c0ea69c74bdc7b002d5bc8e.png

各市生态环境局、文化和旅游局、文联、作协: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省作家协会

2025年9月3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宣教〔2025〕41号)要求,聚焦生态文化“研究传承、传播推广、转化利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主要目标

到2030年,我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和传播,生态文化和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到2035年,生态文化研究成果丰硕,生态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山东生态文化体系,全民生态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二、建设生态文化研究传承体系

(一)强化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系统地开展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山东典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生态文化内涵,形成系统性、本土化的价值理论,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文化理论体系。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山东建设以及儒家生态哲学等特色生态文化领域,搭建生态文化研究平台,开展系统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学术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分析生态文化在理念、制度、行为等层面的具体体现,探索生态文化发展路径,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推动生态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排在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挖掘传统生态文化智慧。深入挖掘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等传统思想,以及古籍文献中关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的生态智慧,创造出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精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生态文化作品,如摄影作品、微电影、动态海报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生态文化开放性数据库,向社会广泛征集传统生态文化相关材料,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生态智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为传承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分享传统生态智慧,提高公众认识和理解。(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文联)

(三)守护红色生态文化资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的红色资源,建立资源名录。对红色生态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明确位置、类型、历史背景等信息。积极弘扬党领导人民为生态文明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利用线上线下等形式发布红色生态文化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故事讲解大赛等,激励新时代生态文化建设。(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三、完善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机制

(四)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大众化宣讲活动,深入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山东实践。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依托科普宣讲、课外实践、户外研学等形式,组织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特色活动。做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工作,以贴近生活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五)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健全完善新闻宣传策划,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主流媒体开设“美丽山东”“生态环境”“小山小水”等专题栏目,推出体验式采访、深度报道、系列评论、访谈节目等。加强新闻发布议题设置,围绕生态环保领域成果成效、政策举措、群众关心等方面,及时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的典型做法和优秀经验,组织开展媒体采访采风活动。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开设“生态文化”话题,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提高生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六)繁荣生态文艺创作与活动。打造一批省级生态文学创作基地,邀请知名作家、摄影家、画家、音乐家等,实地采风创作,推出如小说、诗歌、散文、摄影、美术、歌曲等生态文艺作品,涵养生态思维、繁荣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主题文学作品征集、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摄影大赛等活动,为生态文艺创作提供展示平台。结合AI/VR智能等技术,制作美丽山东纪录片、生态环保儿童剧、微视频、漫画等类型多样的新媒体产品,精准推送生态文化内容,提高传播效果。鼓励各地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活动,吸引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文联、省作协)

(七)建设特色生态文化阵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包括省内各类生态环境科普、普法、宣传、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开发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场所,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巩固深化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积极探索环保设施开放新路径,开展丰富多样的开放活动。建设生态文化长廊、生态科普墙等,在公交车、出租车投放户外媒体公益广告,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公众。(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八)推动生态理念宣传合作。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建设实践,打造具有山东辨识度的生态文化IP,通过视频、文创产品等形式传播。积极对外分享山东在绿色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方面的经验,推动生态治理典型案例走向国际,输出生态技术与文化理念,讲好山东生态文化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四、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与产业融合发展

(九)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养成。通过公益广告、主题宣传、志愿服务等形式,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推广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等绿色生活方式。适时组织开展公众生态环境素养调查,掌握公众生态环境素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倡导大型活动碳中和,鼓励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抵消,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鼓励公众通过绿色出行、节能降耗等行为获取碳积分,兑换环保礼品或享受相关优惠,引领全社会践行低碳理念,形成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十)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建设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丰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内容,推出一批专业性、连续性、成效性明显的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中国宣讲”“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鼓励通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环保公益课堂、绿色低碳行动、环保科技创新、生态文化创作、生态环境监督及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策划培育志愿服务项目。(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十一)助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整合丰富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黄河文化”“海洋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等主题,设计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生态山东绿色休闲”生态旅游活动品牌。鼓励生态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型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开发生态文化体验项目,如绿道健步、星空露营、湿地观鸟、生态研学等,广泛开展生态旅游体验主题活动,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态文化的魅力。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商品,如手工艺品、农产品、文化纪念品等,延伸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动生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农业、制造业、科技产业等相结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

五、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

(十二)多措并举保障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文联、作协等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化的积极性。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广泛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对生态文化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传播推广的覆盖面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评估,挖掘、培树系统内的先进典型,借助主流新闻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讲好山东生态环保故事,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作协)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