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数百科学家为节水献计献策

时间:2005-09-20 13:37

评论(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正在新疆举行,我数百名科学家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献计献策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把节约放在首位
“在发展模式上,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消耗世界25%的能源。而中国人均要达到这个水准,意味着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现在开始就要保护环境,适度消费,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这是十分必要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在大会上的报告,感情真挚,观点鲜明,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在报告中,周光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仍大大高于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生产、建设、流通、管理和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则相当严重。”
周光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得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中,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靠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55位以后。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同时,我国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温室气体排放已是世界第二位,全国酸雨面积扩大,频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沙化土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经过多年努力才达到18.21%(世界平均29.6%),草地退化面积达2/3。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90种。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尊重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这是应对挑战,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正确选择。”周光召说。
中科院院士孙鸿烈——西北更要节水
“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都牵扯到资源、环境、生态及发展方面的许多矛盾,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在本届年会上,著名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一口气提出了五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演化问题;生态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的协调问题;草地退化问题;沙尘暴灾害与荒漠化问题;生态建设中需统筹和协调的问题。
这五个问题都是关系到西部地区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其中水是核心因素。“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广阔,但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主要限制因子。”孙鸿烈院士说:“在西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非常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合理配置两者的用水量。”
对于西部地区草地的退化,孙鸿烈用最新的数据表明了自己的忧虑:目前西北五省区草地总面积11975万公顷,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退化草地总面积为6960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58%。其中轻度退化面积3020.9万公顷,占退化总面积的43.4%;中度退化2650.7万公顷,占退化总面积的38%;重度退化面积1289万公顷,占退化总面积的18.5%。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调查结果比较,草地退化有加剧的趋势。
数字是触目惊心的。我国西北生态这样脆弱的地区,要控制草地的退化,必须走可持续草原畜牧业经营之路。“实际上,因地制宜,在空间上合理配置集约化和粗放化经营,才是正确的选择。”孙鸿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发展节水农业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低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与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相当,但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6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不但水量缺,水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2005年初监测显示,七大江河遭受污染的河段已达53.3%,其中劣Ⅴ类水占到28.4%,特别是北方黄、淮、海三大流域既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节水专家山仑研究员看来,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农业。他说:“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在西北地区则占到90%,其中90%用于种植业灌溉。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之路。”
山仑院士认为,制定农业节水规划首先要更新观念,即农业用水原则必须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据此研究确定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其次,应建立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即不但要重视可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要重视整个天然降水。在评价某一地区水资源状况时应全面看待各种水资源,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结构,即节水型农业结构。
“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中加以利用,是继管道输水、采用先进的局部灌水方法之后灌区节水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体技术之一,有些发达国家利用再生水灌溉面积已占到全部灌溉面积的30%。”山仑院士说:“建议结合防污体系的建立,将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来对待,切实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中科院研究员王浩——提高用水效率
“在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最近20年时间内,地下水位下降了2—7米,在绿洲内部形成了986平方公里的三个地下水漏斗区。处于流域下游的民勤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急剧上升,导致7.6万人和12.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37万亩良田弃耕,迫使人口逐渐外迁,成为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研究员讲述的这个例子让全场动容。
王浩指出,尽管西北地域广大,但适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范围却十分有限。在新疆,占全疆面积3.6%的人工绿洲上集中了全区90%以上的财富和95%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52人,远高于我国境内的其它区域。人口密度高而单位国土面积上水资源量十分有限,无论对绿洲本身还是对绿洲外部环境都形成了巨大的生态压力。
“面对水资源条件的制约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要实现西北地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区域发展模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面实现一系列转变,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追求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发展区域,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主保障发展目标的实现。”王浩说:“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不提高用水效率而外延式发展,为局部利益扩大灌溉面积,其后果只能是‘效益搬家’和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今后要以水定发展格局,以水定灌溉面积,从生产力布局和发展模式层次上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王浩认为,在未来西北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实施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要制定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提高用水效率入手,促进区域性的农业现代化。
(人民日报 记者 赵亚辉)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