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时间:2005-09-21 01:53

评论(

水利部 李明生
今年5月下旬,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这是我国第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大纲》提出了通过节水技术政策的实施力争实现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逐步下降。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与严重浪费现象长期并存,反映出我国传统的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治水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大纲》从编制的思路上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其经济和社会意义绝不亚于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不同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推动节水的做法。
无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因为节水是减少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浪费水资源不仅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剧,也增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处理的成本等。
未来15年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设节水型社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二、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
1998年以来,水利部确立了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城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张掖市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运行机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通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使用效率。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宁夏和内蒙古在水权转让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做法是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由政府和企业投资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新建电厂。通过水权转让,调整用水结构,以节水促进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从宏观上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微观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全国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市、县已达105个。
链接: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人均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8。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耕地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全国660多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预计届时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06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新华网)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