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业2007:利好中寄托希望(十大新闻揭晓)

时间:2008-01-22 09:1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傅 涛 全新丽

评论(

——2007水业年度评选之“十大新闻”年度综述

编者按:由中国水网主办的2007水业年度评选结果正陆续揭晓,本文为年度新闻的综合评述。

水环境成为中国2007年的主题词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时下最大的问题之一,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普遍关注。其污染扩张和环境恶化速度之快,不仅对我国的资源,也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而且,中国的发展对于全球环境也产生了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国际性的环境难题中,中国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中国最燃眉之急的环境问题却在于水环境。2007年,环境问题提升,在水环境领域首先得到提升。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第四大的淡水储备,但是,飞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
事实上,全国660个设市城市中,有400个城市水资源缺乏,在这些水短缺的城市中,只有31个城市的缺水是由绝对缺乏水资源引起的,其他大部分都与环境污染相关。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还有很多:中国90%的含水土层遭到了污染,中国七大水系及其支流中有30%不能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2007年夏,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无锡数百万居民饮水受到挑战,举国皆惊,成为水环境危机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中国‘铁腕’推动节能减排,体现出高层推进污染治理的决心”、“水源污染引发无锡水危机,极大地提升了水的社会关注度”、“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引发广泛关注,原有治污理念和责任体制受到冲击”等事件超越了水领域本身,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入选中国水网的年度十大新闻,成为影响城市水业发展的宏观政策风标。

城市水业在矛盾的政策环境中行进

一方面,利好政策消息鼓舞着行业市场主体的信心,推动着行业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水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依然艰难。城市水业在矛盾的政策环境中行进。

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之下,国家污水治理投资加大,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和环保“十一五”规划相继出台;伴随着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提高水价、污水处理费的呼声加大,配套政策正陆续制定;同时,而水业市场继续开放,从中央到地方,态度一致地欢迎多种市场主体进入。这些入选的十大新闻,体现了城市水业市场环境的总体利好。

受到政策及市场前景的鼓舞,大量企业提升了在中国城市水业的市场战略。在2007年,威立雅、中法水务等外资更是频频出手;金州集团在北京、江苏等地不断有新项目签约;中科成在产业投资基金上获得突破;首创股份收购国中爱华,延长水业产业链,并推出流域治理概念,战略性获得湖南省污水处理市场;汇津水务重回中国市场;国中控股A+H融资模式发力内地水务市场;中国水务投资市场建树突出;光大国际把环保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启动不少项目;新加坡凯发等外资上市公司把中国列为重点市场;巴塞罗那自来水公司等外资新秀开始进军中国市场;……2007年的中国水务市场,在是非成败的争斗中,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城市水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并不宽阔,原水污染日益严重,太湖蓝藻暴发只是冰山一角。与此同时,饮用水水质要求在提高,新的水质标准施行,民众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提高。这使得供水经营企业成为夹缝中的矛盾体。

新水质标准的实施同样成为2007年影响水业市场的十大新闻。2007年7月正式施行的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有专家认为,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并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即使按照1985年的旧标准,我国还有1/3的饮用水不达标。我国生活饮用水要普遍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城市水业所面临的市场夹缝也体现在不明朗的价格上,资源价格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市场性水价空间缩小。因此,水务投资企业所赖以依托的价格保证,在目前不完全的价格形成机制之下,并不完全是利好。

另一方面,看似利好的投资需求也有不利于市场的因素。一是巨大的投资规划和需求很大比例是政府主导的投资理想,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有效市场,二是政府投资等非市场资金在部分地区的不合理使用一定程度地挤压了有效市场空间;三是巨大而盲目的投资规划降低了项目运作的规范程度和市场机制的引入。

主流环境企业在竞争中结成战略联盟

在市场环境及行业自身发展的合力下,主流环境企业开始寻求在竞争中结成战略联盟,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的成立即是其中的一个结果,并因此入选十大新闻。

2007年的水行业,“溢价”成为热门话题,而伴随着投资企业战略联盟的一个另类话题,成为2007年新闻关注的热点,而入选十大新闻。溢价纷争实质上折射出特许经营面对产权改革的无奈。业内的争论逐步升级,并扩大影响,开始超越溢价问题本身,关注供水行业的资产价值,关注不同投资模式的分析,以及水行业改革的走向和未来。水行业高溢价购买资产也引起业界和专家的担忧,也引发对改革模式的思考。同时,溢价事件的主要相关方也用自己的理论体系来进行辩论。关于溢价问题的争论在2007年9月份达到高潮,环境商会就此问题发出公告,希望能够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

主流水业投资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发展、演变后,2007年,开始蜕化、分级。无论行业是否愿意承认,以完全物权为基础的供水企业产权转让,已经完成了以资产为标尺的中国城市水业市场主体第一梯队企业的产业分级,并进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细分。

虽然运营能力和技术能力也是促使市场主体分级的主要因素,但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却是投融资能力。这种成熟的投资能力依靠资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实现,战略投资人通过其他合作伙伴的低成本资金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收益保障问题、收益均衡性问题以及短期收益问题。

减排战略促进运营环节发展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一直举步维艰的中国环境保护有了不少亮色或者说希望。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共产党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国务院公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环境风暴推行区域限批。

当然总体状况还是不能让人乐观,这一年,节能减排没能实现年度目标,绿色GDP继续难产。因此,2007年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国家资金开始有意识地“以奖代补”,改变原来环境设施建设前期环节补助的模式,并入选十大新闻。

2007年11月26日,财政部印发文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设立专项奖励补助资金,用于支持纳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十一五”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国家资金“以奖代补”改变原来建设前期环节补助的模式,对于2007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在各地的分配方案,办法提出,资金的70%按照各地纳入“十一五”规划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长度分配,30%依据的是规划内新增的污水处理能力。

促使中央政府出台这样举措的原因是,国债效率低下、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以往教训。环保总局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出现过这样的严峻事实:环保总局调查的75家污水处理厂中,有一半都没有正常运转,或是根本就没有运转。

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表示,下一步建设部将采取行动,一是调整考核指标,污水处理率和污染物削减并重。与之配套的是,将在污水进出口均设置在线监测仪,以利于考核污染物削减。二是建立与COD削减直接挂钩的运营经费拨付机制,以及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费计算和拨付的方法;完善污水处理尤其是管网建设的国债补助机制;依据污水管网和COD削减增幅的财政激励机制。

另外一个消息是,基于减排的支付和补助体系即将出台,这对于水业运营环节的发展无疑会有很大促进作用。2007年上半年,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表示,为完成既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下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将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财税政策,调整污染收费政策。同时,实施节能降耗以及资源环保方面的财税激励政策措施,并不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实现节能者、减排者受益,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罚。

预见2008

尽管有着良好的意愿,中国政府还是几次三番无法达到其设定的环境目标,在扭转环境态势方面还未见显著进展。虽然2007年好像是污染减排的“拐点”,真实的效果环境业内人士仍然有目共睹。中国在环境方面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其制造了环境危机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而他们还没有完成真正的转变,因此所言拐点可能尚早。

节能减排2007年目标没能实现的残酷现实表明: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胡萝卜”激励机制,也缺乏严厉的“大棒”惩罚机制,缺乏流域环境责任机制,更缺乏区域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

国家环保总局能不能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上升为综合性部门,是关系其能否真正担负起环境保护历史重任的关键,并非仅仅将国家环保总局简单升格为部级机构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蕴涵着责任体系的改变,这种转变将使国家环保总局有监管者上升为环境责任承担者。但是,从目前环保总局所主导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看,环保总局还没有能够跳出国务院办事机构的思路,没有具备综合部门的责任和勇气,责任意识仍然不足。

建设部所推进的特许经营无疑是适合城市水业特点的制度形式,但是由于立法层次的不足,受到产权政策的严重干扰,在供水领域应用时严重变形,而2008年进一步发展的流域治理理念将对特许经营的责任体系形成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尽快上升为国务院立法,特许经营制度有夭折等可能。

不过,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城市水业仍有不少事情值得期待:

一是全民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一个绿色的北京奥运会所倡导的环保节水、控制污染等理念将深入社会,而这种意识的加强将利于促进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利于将环境需求真正形成市场;

二是政府环境职能部门的加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将可能批准成立环境部、能源部;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颁布;

三是环境监管将得到全面强化,可能催生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的成熟和环境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是直接影响价格形成机制的供水成本监审办法出台,价格政策的改革将改变水业投资的经济测算模式和方法;

五是水业投资体制的改革,政府水业投资的加强,将改变原来城市水业市场的投资结构,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促使城市水业经营后产权的分离,使进入“新资本”时代,也有利于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

六是一系列环保经济政策的出台,城市水业,尤其是污水处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产业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

七是流域治理市场的产生,一个流域资源和环境责任相统一的管理系统可能在2008年得到试点,也将改变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水业市场体系,使水业市场的流域性得以加强。

如果以特许经营为标志,2008年城市水业的改革走过五个年头,城市水业改革在摸索中前行,在众多的改革项目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毫无疑问以特许经营为标志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城市水业的科学发展观。

确实需要对改革的经验和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但是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改革的方向。某种意义上讲,改革也没有回头之路可走。我们希望,也相信中国的城市水业将伴随环境体系的完善,伴随市政设施的改革,在2008年走向产业发展的新高度。(中国水网)

附:2007水业年度评选“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1 “十一五”环保规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出台,带来巨大市场预期
2 水源污染引发无锡水危机,极大地提升了水的社会关注度
3 中国“铁腕”推动节能减排,体现出高层推进污染治理的决心
4 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引发广泛关注,原有治污理念和责任体制受到冲击
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面升级,能否完全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存疑
6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成立,主流环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7 建设部改变重建设轻运营的政策导向,污水处理率和污染物削减并重
8 卫生部称市政水厂出厂水合格率仅85%,各地不断爆出自来水水质问题
9 国家资金“以奖代补”改变原来建设前期环节补助的模式
10 水业市场进一步升温,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各显神通

2007水业年度评选之十大影响力企业、年度优秀环境工程公司、年度优秀设备公司、年度优秀服务与咨询机构将陆续揭晓,敬请关注。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