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的净水工艺流程越来越长,工艺趋于复杂,能耗增加,成本提高,占地加大。国内外都在研究净水处理的短流程工艺。“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的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恰恰适应了这个潮流,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相关的报道。
2月9日,该课题组的技术总顾问何寿平先生向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中国水网张丽珍总经理介绍这个技术,傅涛博士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2月19日,何寿平先生拜访清华大学刘文君教授时,也提到了这个课题。刘教授说:我在给学生们讲课时,提到其他一些净水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只有“移动冲洗罩滤池”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他言下之意,如果这个课题获得成功的应用,将是我们中国人对净水技术的又一次贡献。
何寿平先生介绍说,“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的应用”课题,是在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制成功的PVC合金超滤膜的基础上,经过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市自来水公司、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金州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单位合作研究,取得的阶段性中试成果。
2009年1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院士、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顾问宋仁元、沈大年、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总工程师何文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沈裘昌、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郄燕秋、河海大学教授陈卫等几位知名专家专程到南通,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专家经过考察对这一研究课题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课题结合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结构特点,以及工艺改造的需求,以提高水质为目标,研究了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芦泾水厂工艺改造方案”。
该成果提出了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集絮凝、超滤、污泥浓缩于一体的短流程工艺;该工艺突出了低跨膜压差、低通量的理念,充分利用水厂原有工作水头,采用分膜单元运行方式,减轻了膜污染,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浑浊度低于0.02NTU,生物安全性大幅度提高;该工艺节约用地,节省投资,为老水厂改造和新建水厂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符合资源节约型产业化发展方向,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课题成果的取得是在学习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抗污染性能的PVC合金超滤膜进行试验,逐步深入研究,勇于创新,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运行概念,加以完善,形成了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集絮凝、超滤、浓水回收、污泥浓缩于一体的短流程工艺。虽然这项成果距实际应用还有一番艰苦细致的实践过程,但这项“短流程”净水工艺成果应用的前景已经显露出来。
据何寿平先生介绍,经过努力,采用中国完全知识产权生产的超滤膜在净水处理工艺短流程上的应用,是一项来自中国的“发明”,它提出一个全新的超滤膜运行概念,提供一条可资选择的新颖技术路线。
让人感叹的是,前文中刘文君教授所说的“移动冲洗罩滤池”,也是由何寿平先生完成的课题研究。
1975年,何寿平先生为南通港水厂平流沉淀池改造的方案去外地学习的途中,受到上海自来水公司编译的技术资料中的“桥式真空排泥罩”一词的启发,改造方案有了新的构思。“移动冲洗罩滤池”课题的研究,得到福州谢旭华先生的促动,得到上海宋仁元先生的指点,得到上海锺淳昌先生的鼓励,并得到江苏王俊玉、吴抚万先生的鼎力相助。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提出了与国外类似滤池构造完全不同的设计,完成了“移动冲洗罩滤池”课题试验,并得到了推广应用。
时任国际供水协会主席的肖列克姆先生在中国考察后指出:“这是一项来自中国的发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灿生教授在多个场合提出:“移动冲洗罩滤池”完完全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
33年前完成了“移动冲洗罩滤池”课题的研究,33年后又一次完成了“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应用”课题阶段性的研究。何寿平先生说,他为能主持和参与这些课题全过程的研究感到欣慰。这些研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自信心的体现。相信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坚持团结协作的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前面还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开拓、去研究、去努力、去创造。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