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问诊”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存问题

时间:2009-04-07 16:0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周芸

评论(

  为了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西部小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能力和技术支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2月份颁布了《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指南》,该《指南》历经4年时间完成、共包括城镇供水、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等3卷。
 
  总体上看,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不仅表现在地方主管部门的能力水平上,而且表现在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水平上;不仅表现在具体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标准上,而且也表现在各有关环节的结合上;不仅表现在排水管渠系统上,而且还表现在污水处理设施上。据调研,西部小城镇普遍存在排水体制不健全的情况,如四川、重庆小城镇现状排水管渠面积普及率约40~60%,重庆三峡库区建制镇与集镇的排水密度分别仅为233m/hm2和131m/hm2。大部分小城镇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未经处理排入环境水体,污染严重。小城镇由于受环保意识和资金技术的限制,污水治理进程缓慢,远远落后于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加上水体污染的流域性、迁移性及积累性,西部小城镇的水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

  调研发现,西部小城镇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部分处理工艺选择不当

  小城镇建设的污水处理要满足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特点。一般认为,A2/O 不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因为在10×104m3/d 规模下,其基建投资明显高于氧化沟和SBR 工艺。某污水厂日处理规模为7000m3/d,采用了悬挂链移动曝气A2/O 工艺,工程实际投资远大于可行性报告中的工程预算。如此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A2/O 工艺是否经济可行值得探讨,当地政府部门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其项目评审的过程与结果也提出了质疑。而且在调研中还发现,采用活性污泥法的一些污水厂的设备极其容易出现故障,因为设备购自其他省市,往往一停就是1~2 周。不仅出水不能得到保障,而且污水厂污泥数量和活性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2)进水水量水质难于达到设计要求,个别处理厂运行效果不佳

  绝大多数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不设调节池的运行方式。调研发现,当进水为典型的生活污水时,处理厂运行效果良好。但是,进水中含有间歇排放的高浓度工业废水时,由于水质冲击负荷太大易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如某县级市采用CASS 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周边某制药厂高浓度制药废水间歇排入下水管网,而该城镇污水处理厂又没设水质调节池,结果该厂运行效果不好,出水基本上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合流制系统的雨季和旱季水质差异也十分显著。在西部三峡库区部分小城镇,由于城镇居民外出务工,常常还出现了节气期间与平时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现象。

(3)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

  部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究其原因,可归纳为3方面:首先是污水收集管渠系统的建设投资大,建立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截污、输送管渠系统,其投资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还高,这对地方财政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国债资金只能涵盖部分管网的建设,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很难筹措到建立完善污水收集管渠系统所需的资金;其次,对于从自来水费中抽取污水费的污水处理企业来说,污水收集率越低,其处理的能耗、电耗越少,其经济效益也自然越好,这是污水收集管渠系统迟迟得不到完善的间接原因;再次,企业负责处理厂的运行,出水水质由当地环保部门监督,但污水收集管渠系统的建设率及建设进程却没有相应的部门来监督。根据技术指南编制课题组在重庆西部地区小城镇的调研,甚至仍有部分城镇家庭尚没有完善的室内卫生设备,旱厕或粪坑等仍有一定数量的采用。

(4)一些地方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

   一些地方仍然将污水处理厂作为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在运作,这些厂往往存在人员超编、机构臃肿的现象,且大部分的运作都是政府行为,其结果是既没有很好的环境效益,也说不上经济的运行管理。例如四川某利用国债资金最早建设的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现为当地环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管理,表面上运行情况良好,但运行3年来,一直达不到设计处理规模,污水截流率仅20%左右,而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负责其出水水质监测的环保局却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编辑:周芸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