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三届中德环境论坛”会场
2009年6月18-19日“第三届中德环境论坛”在广东佛山市成功举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德国环境部议会国务秘书米夏埃尔•米勒、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三届中德环境论坛主题为“中德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论坛除了设主旨发言外,还举行了“水和大气”、“固体废弃物与循环经济”、“新能源”以及“环保资本市场和融资”四个分论坛。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来更高要求,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十一五”后半段,国家将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燃煤电厂脱硫等八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约3336亿元。由此将带动中国环保产业保持12-15%的年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期末,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产值)将达1.1万亿元左右。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刘志全副司长在大会上作了“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旨发言。刘司长说,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环保产业整体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仅仅处于“可用”阶段,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仍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需要;环境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市场化进程缓慢,滞后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在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提供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投融资渠道单一,过多以来国债投资,资本市场融资困难;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建厂轻管网的现象普遍,污水处理厂建而不运。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四是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不健全,环境设施用地、用电配套优惠政策部到位;五是环保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化、系统化、配套化水平低,服务不规范。刘司长建议通过七大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环保产业的知道。二是加快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四是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快环境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五是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优势骨干企业队伍。六是加强监管,切实规范产业市场。七是加强环保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图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凯军教授发言
图为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发
图为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潘文堂(右一)发言
“中德环境论坛”由中德两国政府总理共同发起,分别于2003年在北京和2006年在青岛举办了第一和第二届。本届论坛参会人员500多人,德方参会280人,超过了原计划的3倍,显示了中国环保市场的吸引力,和金融危机形势下环保产业的强大活力。单是广东,从事环保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已超过2000家,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同期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接近30%,全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姚森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