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膜专家吕晓龙谈“透气不透水”的PVDF疏水膜

时间:2009-07-08 08:4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吕春香

评论(

近十年来,随着政策、标准、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国外经验的有益借鉴,膜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专家指出,全球仅MBR的市场规模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一倍,2005年市场销售额达到2.17亿美元,预期到2010年,将会达到3.6亿美元。另据相关部门预测,2009年,仅中国的膜市场销售额就有望超过200亿元。

膜市场存在如此大的市场潜力与膜技术、膜材质本身的不断提升有很大关系,但是膜技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吕晓龙近日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膜技术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是膜污染,而膜污染控制途径主要为膜过滤工艺和膜材料选择。他说,就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多种类别的膜材料:有机高分子类膜材料、纤维素衍生物类、聚丙烯腈、聚砜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类、聚烯泾类等,以及无机膜材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类、陶瓷类、分子筛等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膜污染是共性问题,也是限制膜技术应用非常致命的“硬伤”之一。

“我正在研发的PVDF疏水膜工艺可以较好地减轻膜污染的程度”,吕晓龙告诉中国水网记者,他目前正在研究另外一种膜材料,是一种完全疏水的膜,超滤膜,微滤膜都是透水不透气的,而这个膜正好相反,是透气不透水。透气不透水最直白的解释就是“水相透不过去,而气态挥发性物质可以透过”,这种膜可以用于膜蒸馏、膜吸收、膜萃取方面,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循环水、高浓度废水的处理。
 
    由于有相变、有温度,需要耗一定的热量,因而可以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廉价废热循环利用起来,作为工艺过程中需要的热能。

除膜污染外,浓缩液的进一步处理也是膜技术存在的“瓶颈”,膜分离后余下的高浓度废水浓度非常高,而且具有强腐蚀性,对盛装的容器等很挑剔,而且处理不好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回流到原水,“但是这也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法”。

吕晓龙强调,“我目前研究的这种膜是用传统蒸馏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液体处理技术,对无机盐、大分子等不发挥组分的截留率接近100%,可以处理高浓度的水,通过这个技术进一步浓缩,甚至浓缩成固态物质。”

一旦这项技术应用成功,可能会替代反渗透,或者处理反渗透之后的浓缩液。

那么这种技术国外的研究到何种阶段了?吕晓龙信心十足地说,国内外都处于研究阶段,而且相比而言,国内所得的数据甚至优于国外。

研究这项课题完全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结果,吕晓龙告诉中国水网记者,他现在的研究都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他希望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以直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据了解,1-2年间该技术将进入中试阶段。(中国水网)

背景资料

吕晓龙,男,博士,1964年2月生人,山西宁武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有机高分子材料学授衔专家,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1987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现天津工业大学至今,2003年8月2日获天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中文重点期刊《膜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中文重点期刊《水处理技术》杂志常务编委,《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供水技术》杂志编委,《中国脱盐》杂志编委,《Asia Pacific Desalination and Water Reuse》副主编。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与学术带头人。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常务理事及水再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脱盐协会会员,中国脱盐协会理事,北京膜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海水淡化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环保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天津市侨联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200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 98年获天津市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奖,2004第七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2003年桑麻纺织科技奖二等奖,2004年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更多信息参考专家频道:吕晓龙专家介绍

编辑:吕春香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