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知道积水潭的名字,以为是一个比较大的积水塘,远没有想到,原来积水潭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地方。这里是解开“漂来的北京城”的钥匙。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无论是元大都的建设,还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大量的建筑材料都是水上运到北京的。如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生产的大城砖和金砖,江南、西南的上好木料等。正是因为北京城的大量材料来自于水上,所以京杭大运河就承担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而,积水潭,恰恰就是大运河的终点。
而说到积水潭,就不能不提通惠河。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北京城内。通惠河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
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变革,漕运才逐步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和所有的城市内的水系一样,积水潭也遭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或许这是每一个城市发展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最惨的时候,积水潭曾经成为一个臭水沟,对着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今天的积水潭已经不再污浊,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他的运输功能已经弱化百倍。不过,一个有历史的水,应当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编辑:姚森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