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油管泄漏,污染黄河!泄漏的150立方米柴油,让黄河沿岸的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如临大敌。从石油泄漏污染黄河,到环境保护部宣布“三门峡库区水质好转”,整整6昼夜,沿黄用水各省各部门及时联动,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黄河水源保卫战。今报记者和各路抢险人员也从第一时间开始一直坚守在“最前线”。
■现场吸油船在库区来回作业
1月7日上午,三门峡黄河大桥下,一条由吸油毡和吸油泵组成的拦油带,坚守在冰封的黄河水面上。与1月4日相比,这里安静了许多,黄河水位也明显上涨。
岸边一堆篝火在燃烧,中石油管道西部应急抢险中心的两位工人,注视着火焰。何时撤离?他们摇头,“没接到通知”。但令他们欣慰的是,6日8时,三门峡大坝开始小流量放水发电。
三门峡大坝下游500米处,已坚守5昼夜的三门峡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的孟璞,却不敢掉以轻心。从6日开始,孟璞取送水样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一次,改为现在的4小时一次。
当日15时,三门峡库区渡口码头附近水域,一艘奇特的红色小船,在3位工人的操作下,来回作业于库区南北之间。“这叫自航式吸油机,俗名叫吸油船,目前国内也不会超过3艘。”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的职工辛大鹏介绍,他和20名工友都来自延安。“三天来,我们两次清理排污舱,都没发现油污。”辛大鹏说,每隔一小时,他们的吸油船会在水面上作业一次。
随时巡逻防吸油垄冲毁
距吸油船作业区域200米处,就是三门峡大坝。走在上面,能清晰地听见嗡嗡的机器声。此时,三门峡大坝已开启近30小时。向大坝下游方向约500米望去,几位工作人员在黄河岸边忙碌着,乱石中,一道道麻绳捆绑着一袋袋活性炭组成的吸油垄,延伸到整个河面。此时,中石油管道西部应急救援中心副经理姜勇,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注视着奔涌的河水。
“这种麻绳越在水里泡越结实,再说打了那么多结,中间有石头挡着,应该不会有问题。”姜勇说,他最担心吸油垄会被水流冲毁,虽然看到横贯黄河两岸的那根绳索一切正常,但他仍命令现场值班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防止意外发生。
早上得到环保专家监测水质好转的数据后,姜勇和现场的同事都觉得欣慰,“总算有了好转”。
为了这一天,这些天他们始终忙碌在现场。
“风特别大,到处都是冰块,很多同事的鞋里都有碎冰块。”姜勇说,5日下午,接到设置活性炭吸油垄的通知后,他和40多名工友为赶进度,架上照明灯连夜将20吨活性炭,一包包地捆绑在一起,固定在碎石中,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5点半。1月6日6时,三门峡大坝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调度指令,轻启闸门放水,当近1米的水浪冲击着活性炭堤坝仍安然无恙时,40多名工人才放心吃下早饭。
■六天亲历【布控】严防污染物进入下游
几天来,来自三门峡北方游船公司的王三省,感受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1月3日上午,他接到通知后,从三门峡大坝附近随破冰船西上,因为一路上水面封冻,一直到当天20时多才赶到指定水域。
同日上午,远在延安的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的职工辛大鹏接到上级指令后,用货车将该公司仅有的一艘吸油船运送到三门峡……
此时,现场专家称,污染源随时可能进入三门峡库区。
1月3日22时,西安增援的40余名中石油西北抢险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三门峡当地救援小组配合展开工作。夜里,寒风刺骨,在冰封的黄河水面,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架设临时照明装置,加班加点投入铺设阻油带的工作。
1月4日凌晨5时,经过一夜奋战,三门峡境内的第一道防线铺设成功,随后,在三门峡黄河大桥上游两公里处,又一条阻油带开始架设。与此同时,我省环境监测部门在黄河干流多个监测点位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部分断面水质中,石油类浓度超过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4日晚,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库区水质已处于四至五类之间,水中含石油类仍超标。
【决战】污染水体被装进三门峡库区
1月4日上午,一辆带有“环境监测”字样的依维柯,停靠在三门峡大桥北侧。此时,三门峡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孟璞,通过一艘快艇来往于黄河水中央和岸边,他的任务是负责取水样,这已是第三天了。“每两个小时取一次水样,仅三门峡区域就设4个断面监测点”。
与此同时,黄河水利委员会就渭河油污染事件再次紧急会商,提出强化三道防线,确保黄河下游水质不受污染。据现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时一份会议纪要指出,当务之急是全力防止污染物进入黄河下游。
黄委会主任李国英要求三门峡水利枢纽无条件关死泄流闸门,争取将污染团封堵在这道防线内。当日下午,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任组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水利部、中石油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联合组成的陕西柴油泄漏污染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到三门峡黄河大桥等断面现场查看处置情况。“从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上游水质已基本趋于正常,由此可判断,目前主要污染带已进入库区。”现场工作人员拿着写有“三门峡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报告,向在场领导介绍情况。
【成果】大坝上下6道屏障防污染扩散
在此事件中,国内一流的环境科学方面专家也赶到现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导张晓健,被任命为污染事故处置专家组组长,得知“污染的黄河水体被控制在三门峡库区”的结论后,他认为,要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把污染物基本消除在水体进入小浪底水库以前。
与此同时,1月5日,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在三门峡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在三门峡水库以下、小浪底水库以上区域增设三道拦截装置,并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三门峡水库小流量放水方案。
国务院工作组成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张迅表示,处置工作责任主体是中石油,陕西和河南两省给予支持。
张迅说,渭河污染防控是确保三门峡库区水质处理的关键,渭河进入黄河干流的断面水质必须达到事故发生前的水质要求,渭河上的处置措施不能减少,还要根据需要增设……
1月5日15时许,三门峡渑池县境内南村黄河大桥下,三门峡境内第三道防控带架设正加紧施工,20时,架设成功。到此,确保被污染水体不进入三门峡以下黄河城市用水的目标基本实现。
1月7日下午,在三门峡大坝下游的活性炭吸油垄现场,一位防控专家说,在三门峡大坝之上,有两道拦油带,加上大坝,共3道屏障。在三门峡大坝之下,则有活性炭和两道拦油带三道屏障,保证污染不再向下游扩散。
【水中油污“杀手”亮相】
1.吸油船
相关专家解释,这种船是国内较先进的吸油设备,船体下设有油品探头,即使是在经过水域发现一滴油污,机器也会发出警报。
特长:特别适合寒冷天气下除油污,因为此时的油污会发生结蜡现象,如遇到油沫,机器下有履带式真空泵,随时将它们吸入囊中。
2.由吸油毡和吸油泵组成的拦油带。
局限:因为三门峡水库部分地方结冰,铺在冰块上的吸油毡无法吸附漂浮的油花。
3.活性炭组成的吸附带。
4.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门峡水库中柴油向大气挥发。
5.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
■治污记录
虽说这次治污行动还没结束,但一个个让人欣慰的数据,无疑使我省沿黄主要用水城市如释重负。
●2009年12月30日凌晨
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在分输投产过程中发生柴油泄漏,泄漏量为150立方米。此次泄漏点位于华县赤水镇赤水村,距赤水河岸约40米,地面下6米,泄漏柴油经赤水河流入渭河。陕西省在赤水河与渭河上设立了18道隔油栅。
国务院迅速成立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水污染事件工作组。
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时间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实施水质监测。
●2010年1月2日
污染水体由渭河流入黄河。
零时,监测人员测得干流潼关断面石油类0.4毫克每升,超出地表水三类标准7倍,证明渭河油污已进入黄河干流。
下午开始,三门峡水库大坝落闸停止发电,截留受污染的黄河水,为处置油污赢得时间。河南沿黄各市增设新监测点,监测频次升至每小时一次。
●1月3日
接到应急通报后,我省启动污染应急预案,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做出批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沿黄城市饮用水源。
三门峡市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沿黄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和相关企业立即停止饮用黄河水。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三门峡水库召开现场会:一是在三门峡至平陆大桥、三门峡库区内及渑池南村大桥前设置三道设施拦截吸附,将污染控制在三门峡境内;二是成立应急指挥处置指挥部,统一协调应急处置工作;三是安排沿黄各市做好监测防范及应对措施,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
●1月4日
黄河水利委员会再次紧急会商,提出设置三门峡、小浪底和邙山饮水提灌站三道防线,争取将油污染堵截在第一道防线内。
同日下午,副省长张大卫陪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赶到三门峡库区现场。
18时黄河干流入境水质已逐渐恢复正常,主要污染带已进入库区,小浪底水库及其下游的黄河水体未受污染。
●1月5日
国务院工作组成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张迅在三门峡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三门峡库区水质好转。并对污染物处置工作提出六条措施。其中关于黄河河南段的治污措施有:中石油立即调运吸油船,在三门峡水库适合区域投入作业;立即在三门峡水库以下、小浪底水库以上区域,新建三道拦截装置;请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制订三门峡水库小水量放水发电方案。
20时许,三门峡渑池县境内南村黄河大桥下第三道防控带架设成功。到此,确保被污染水体不进入三门峡以下黄河城市用水的目标基本实现。
●1月6日
上午8时,三门峡水库开始小流量放水。
12时监测数据表明,三门峡库区下排水质石油类浓度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黄河闸坝逐步恢复正常调度。
下午2时30分,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水污染事件国务院工作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1月7日
各项工作仍在继续,工作人员仍在24小时守护黄河,努力把污染物基本消除在水体进入小浪底水库以前。
编辑:姚森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