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氨废水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氮、磷等有机污染的重视,各种含氨废水的脱氮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日前,在环保部主办、清华与中国水网承办的脱氮除磷研讨会上,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杜兵研究员介绍了不同浓度含氨废水应采取的处理工艺。
杜兵认为,就含氨废水脱氮、达标排放而言,不同浓度的含氨废水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来处理。
高浓度含氨废水首先应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氮素回收利用,在其转化为中低浓度含氨废水后,再采用生物法处理或深度处理方法处理。
中低浓度含氨废水应依据C/N比值范围,选用传统工艺、生物强化工艺或是自养脱氮工艺。传统脱氮工艺已基于趋势成熟,生物强化工艺也基本完善,在条件恰当时,可放心选用。若选用自养脱氮工艺,必须要注意该工艺的两个缺陷:其一是现阶段技术相对粗糙、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二是在总氮限制严格和进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仅采用自养脱氮技术,不能满足“强化脱氮”和“深度脱氮”的要求。该工艺通常需要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以保证水质目标。
低浓度含氨废水处理可以采用传统工艺。即使C/N低,外加碳源也无需太多费用,而且脱氮效果稳定可靠,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滤池是较好的选择。对于有深度脱氮要求时,化学氧化、甚至反渗透等工艺也是较佳选项。新型自养脱氮工艺在低浓度含氨污水领域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依托于传统脱氮理论,采用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可以解决大部分含氨废水处理问题,而对于低C/N含氨废水,目前还没有经济适用、技术成熟的工艺。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经过进一步完善和实际验证后,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编辑:刘永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