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13期技术沙龙:追问MBR的未来

时间:2011-03-08 08:3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在中国,很多事物的发展速度是超乎想象的,水领域也不例外,大规模MBR项目的应用即是一例——从2005年开始建设万吨以上规模的项目开始,之后的每年都有跳跃式的应用增长。“节能环保”“新材料”双重标签下的MBR技术,伴随“高科技”这个关键词一起而来的是行业的争议、疑虑,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们众说纷纭,在相对保守的水领域,除了水价、溢价等字眼以外,难得还有如此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从去年开始,中国水网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MBR专题调查,并形成了初步调查报告。3月4日,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主办的第13期水业技术沙龙(MBR专题交流会)在通用技术大厦举行,正式发布这个报告,并以MBR这个主题进行交锋。

工程应用是否太猛?

MBR大规模项目应用的速度令人惊艳并惊讶,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过的,在应用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因为对比活性污泥法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确还是比较新的工艺技术,它应该更健康稳步的发展。

另外在大规模工程应用中,需要当心它的一些特性:没动力不出水,一个控制模块出问题可能污水就得直接排放。有专家就表示“单一MBR有风险”。

而且虽然大规模项目上有了4年多的运营经验,但是还都比较粗放,没有真正做到优化运营,MBR的真正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没有做很好的总结。

MBR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从生态安全的高度、从水环境和人类的未来来考虑,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现在的话,MBR的确很有潜力,甚至可以说当前不到全国污水处理总量1%的处理规模还太小了。

希望行业健康发展

氧化沟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污水处理工艺,现在的MBR似乎将热潮涌动,这是否也一样有“赶时髦”的意思?一条技术路线是危险的,工艺要考虑多种可能性。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上,膜技术不可替代,超滤膜的应用也是有很强劲的市场需求,膜生产上不能光看MBR。

专家、企业家、政府领导交锋颇为激烈,正是行业热议MBR的一个缩影,沙龙上形成的几点共识预计将成为一种指引:

MBR有很多优势,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技术,是水行业的高技术方向之一。它出水标准高又比较稳定,占地面积小,当用户要求高时,产业结构改变时,必然让它有用武之地。

MBR当前确实有过热的迹象,有些公司急于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向外界介绍这种技术时,有过分夸大之嫌。应该更理性、客观,尤其是行业领跑公司,浮夸可能会对这个技术的良好发展产生致命打击。

MBR需要不断降低成本,让用户用好,不能局限于技术本身。另外,技术提供方(膜厂商、工程公司)和运营方、设计方的分离也会造成损害。

水业技术沙龙作为一个讨论平台,召集最有发言权的人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一般在会后形成沙龙绿皮书,此次对MBR的讨论不再单独形成绿皮书,而是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修改初步报告,完善这个报告。

另外,据沙龙主办方透露,在6月份的水业技术论坛上,将就这一话题进行专门、深入地探讨,并对膜在水处理应用的话题形成系列化的调研报告。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王开宇处长、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清华大学黄霞教授、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李艺、GE产品经理/博士罗敏、海南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良刚、碧水源俞开昌总工、山东招金膜天公司、新加坡凯发、美能、北京林创膜公司总经理高大林等行业高层参加此次沙龙活动并发表重要观点。

本次沙龙由中国水网、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共同主办,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以及通用技术咨询公司的协办。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