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长兴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态势调研报告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4-07-01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郑加云
关键词 水资源 特点 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水环境现状 主要措施
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水环境的支撑。报告概要分析了我县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开发利用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水环境存在的“水多、水少、水浑”问题,提出了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浙江省长兴县水利局    郑加云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水环境的支撑。报告概要分析了我县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开发利用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水环境存在的“水多、水少、水浑”问题,提出了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  特点  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水环境现状  主要措施

  长兴地处“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好长兴的水资源管理研究,对有限而又宝贵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治理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长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我县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开发利用保护现状作些概要分析,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角度,探讨一下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基本特点

  ㈠水资源分布情况
  
境内多低山和丘陵。总的趋势是西北、西南高,中部和东部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境内建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及山塘1113座,总库存容9667立方。四条水系自北向南分别是:乌溪、箬溪、泗安塘、西苕溪。四条水系均发源于西、北山区,东入太湖,其中箬溪、泗安塘、西苕溪自西向东贯穿出境,进入平原后,与许多南北向河道串通,形成河网。这些山塘、水库与河流是存储我县水的仓库和通道,起着重要的调蓄和供水作用。太湖可蓄可引,具有很大的调节性,是我县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
  我县的水资源由当地自产水、外来水和过境水三部分组成,以本地自产水为主。当地自产水即降水所形成的径流和地下水;外来水源主要由太湖遇旱季倒灌流入我县河网;过境水主要有西苕溪,在我县小溪口入境流入太湖。我县水资源分地表水、地下水两种类型,以地表水资源为主,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6.52亿立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0.9676亿立方。
  ㈡水资源基本特点
  
一是降雨丰沛,但人均水资源量偏少。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243.6毫米,人均水资源量约106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
  二是降雨集中,洪水威胁大。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县降水主要为 “梅雨”和 “台风雨”,梅汛降水范围广、时间长,台风降雨强度大,4~10月降水占全年75%左右,易洪。而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枯年水量悬殊相差近2.5倍,可见既易洪又易旱。
  三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与人口、经济布局差异度大。由于地形条件和供水工程配套设施的限制,现有水资源工程分布不均,配套设施老化失修程度不同,造成了地区间水资源量的不平衡。比如,煤山地区的可利用水资源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就不相匹配。
  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防御水旱灾害任务重。我县上游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水暴涨暴落,易发山洪;中下游平原性河流,均入太湖,汛期受太湖水顶托,易造成大面积的洪涝;区域内小流域众多,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水资源工程,治水难度大,单位工程投资成本高,水利资金短缺矛盾比较大。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现状

  ㈠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成就
  
建国以来,长兴历届县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县人民取得了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
  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我县按 “上拦、中固、下疏”的治水方针,在上游山区兴建水库堰坝,蓄洪拦水;中下游平原整修堤塘,拓浚河道排洪输水,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期来建设了为数众多的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水利设施,千库保安、圩区整治、城市防洪、太湖治理,以及前阶段的泗安水库增容工程和正在实施的泗安塘拓浚工程等等,有效地提高了防御洪涝灾害能力,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上升较快。1999年以来,周吴水库、横界水库、和平水库、青山水库供水工程等一批中小型水库供水工程相继建成,这些原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通过灌区配套改造,挖掘潜力,相继调整功能,转向乡镇供水,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供水事业,农村供水情况也有较大改善。在我省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建设后,我县从区域的用水现状出发,区分轻重缓急,提出了长兴县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并得到省水利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林城镇周吴水库供水工程以及和平镇、吴山乡给水工程项目已分别列入2003、2004年度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工程竣工后,将改善用水人口达8.63万人;泗安镇、水口乡供水工程项目,正在联系上报争取列入2005年度省千万农民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计划,我县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能实际改善用水人口10万余人,有力地推动整个区域供水工程建设。通过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目前我县小水电装机累计达到770千瓦。
  水资源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重大进展。近年来,《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及其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贯彻实施,具体工作中,我们依法加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及执法力度,查处违法水事案件,增强了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
  ㈡水环境现状的主要问题
  
随着水利建设进程的加快,水利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态势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仍不相适应。当前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多、水少、水浑”问题。
  一是“水多”:防洪抗灾总体能力近年有明显提高,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防洪标准的任务仍非常繁重。《长兴县水利志》记载,自公元232年至1949年的1718年间,长兴地区遭受较大水灾年份有285次,平均6年一次;建国后,长兴地区暴雨发生的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有10次,平均不到5年一次。其中99.6.30洪水,我县工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7.29亿元。
  二是“水少”:局部地区缺水与农村饮用水质不高的问题日益凸现。我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局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特别是优质饮用水水源稀缺。截止2002年底,全县饮用自来水、山泉水和深井水的用水人口35.5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7%,其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19.15万人占30.53%;其他饮用方便水、平原地区浅井水及河塘水的用水人口27.1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3.3%。饮水困难群众相对集中地分布于长泗平原中部和城东一带农村,饮用合格水的要求日益迫切,改水形势日趋严峻。农业、工业、生态及部分地区人畜饮用水都存在着缺水问题。据分析,我县易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平水库上游山区、和平镇长岗一片、二界岭乡荷花、初康部分、泗安镇大庄、汪家山,原管埭乡庄房,原畎桥乡龙山、龙四一带,原白阜乡东部一片,夹浦镇益明,水口乡沉其林一带及李家巷青草坞一片。缺水类型主要表现为:中部和东部平原地区,属资源型缺水,并掺合着污染型缺水;西北部和南端低山丘陵地区,以工程型缺水为主,兼有部分地区的污染型缺水。比如近年来,在煤山地区石井塘取水的企业间、企业与地方间取水矛盾日益明朗,水口金沙涧上游的名胜古迹“金沙泉”也有枯竭迹象。
  水资源浪费严重。地处“江南水乡”,节水意识不够强,工农业生产节水措施跟不上。近几年水资源逐步实行有偿使用,但水资源费过低,农业灌溉水价、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价相对较低,难以有效调控,不利于节约用水。目前农业用水比重最大占75%左右,但用水效益不高,水的利用率低,渠系利用系数仅在0.6左右。此外,由于工艺、设备落后,单位产品耗水量大,工业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值在30%左右。生活用水方面一是城镇供水管网流失率高,二是民众节水意识差,价格杠杆作用弱,造成水浪费。水的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水资源的的使用也不尽合理,有的单位仍在用地下水作冷却水。
  三是“水浑”:水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近年来,我县治理水污染力度加大,水污染状况有所遏制,但局部地区水体污染情况仍较严重,工业、农业、生活交叉形成的系统性的污染,而且向水体排污、倾倒垃圾现象也时有发生,水环境问题突出。水土流失:第二次遥感资料显示区域内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63.79KM2,占山丘面积的31%,年侵蚀量达15.89万吨,平均侵蚀模数970t/km2.a。水土流失,破坏了山林对降水的调节作用,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下游湖库泥沙淤积,直接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和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加大了防洪、供水压力。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围绕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结合我县开展的“环境建设年”活动,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水资源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新需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一)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保安的需求,主要解决一个“水多”的问题。科学布局,配套完善防洪骨干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立起安全可靠、科学规范、反应灵敏的高标准的水利减灾保障体系。主要是:1、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全面提高水库安全度。2、根据防洪规划,加快配套建设城市防洪、二轮“治太”和其他防洪重点工程建设。3、进一步完善各项非工程措施,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保障的需求,主要解决一个“水少”的问题。科学调配和保护水资源,建立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主要是:1、实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项目,当前以合溪水库项目为最重。2、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促进城乡供水事业协调发展。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按“区域供水实施意见”,对城乡供水水源和引供水管网统筹规划并付诸实施。3、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大力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当前正在编制长兴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建议在今后适当时候,可以成立一个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理顺管理体系。
  (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主要解决一个“水浑”的问题。贯彻人与水、自然和谐的理念,整治与保护并举,建立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以水土保持和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注重水工程环境建设,到2007年完成“万里清水河道”140公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建立健全水环境监督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使水生态环境与山川秀美的生态县建设相协调,基本实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四)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具有长兴特色的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从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几个不同层面创新管理机制,落实水环境责任制,来保障水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

2004年7月21日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