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巡礼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7-12-01
来源 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
摘要   南通有博物馆之乡的美誉,这是因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南濠河之滨。它是清末状元,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正因为有了这个传统,南通先后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纺织博物馆、第一个建筑博物馆等等。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是在南通狼山水厂建设过程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整个生产环节实现计算机控制后,生产人员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水厂设在狼山名胜风景区的优美环境内和水厂内部空出大量的辅助用房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给水专业的技术博物馆。  1991年12月26日成立..

 

  南通有博物馆之乡的美誉,这是因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南濠河之滨。它是清末状元,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正因为有了这个传统,南通先后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纺织博物馆、第一个建筑博物馆等等。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是在南通狼山水厂建设过程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整个生产环节实现计算机控制后,生产人员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水厂设在狼山名胜风景区的优美环境内和水厂内部空出大量的辅助用房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给水专业的技术博物馆。
  1991年12月26日成立时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理事长储传亨亲笔来信祝贺,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秘书处、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发来了贺电,时任建设部城建司司长的汪光焘同志、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秘书长肖绍雍、副秘书长孙文章等专程到南通祝贺。
  给水技术博物馆特聘吕济民(国际博协亚太地区主席、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汪光焘(北京市副市长,原建设部城建司司长)、王扬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顾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葛忠康(原南通市人大副主任)等领导和专家为名誉顾问;聘请周国兴、宋仁元、锺淳昌、肖绍雍、孙文章、克拉克(英)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顾问。
  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地处南通市狼山风景区龙爪岩附近的狼山水厂内,西濒水天一色的浩渺长江,南傍郁郁葱葱的马鞍山、黄泥山,东临一片开阔的桃园,东南方约1000 m处为海拔108 m的狼山。现代化的狼山水厂,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绿树红花,一座迷人的江南园林。位于长江大堤边上的博物馆大门(即水厂大门)前耸立着一座高达9 m的仿古大陶罐雕塑。5 m高的特大陶罐安放在3 m高的底座上面,一组仿古代盛水陶制器皿置于它的周围。北京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为雕塑题名为“汲源”,意为:“水是人类不断汲取的生命源泉”。雕塑面临大江,古朴雄伟,无论白天、黑夜,长江上来往的船只都能看到它巍峨的身影,它是南通对外开放的友好的使者,也是长江门户第一大水罐,寓意我国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座高7 m的“生命之源”雕塑屹立在你的眼前,三条变形的古朴汉龙苍劲有力,以此来表达供水事业的腾飞。龙尾翘向天空,托起象征地球的不锈钢球,它向人们展示了如果没有象征“水”的“龙”的支托,地球将不复有生命的存在。水,乃生命之源。每当阳光明媚时,龙嘴里喷出的水花与周围48束刚劲有力的水柱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腾空划出一道彩虹,犹如巨龙飞天,十分壮观。
  给水技术博物馆建立的职能是:收集、收藏、整理、研究给水资料(包括实物藏品),为发展给水技术、节约水资源、节约用水和宣传给水、节水知识提供社会化服务。因此给水技术博物馆着力进行给水技术发展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广泛宣传、普及水的知识,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给水技术的发展,推动节约用水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为南通市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增设一景。在陈列方式方法上,承袭“南通博物苑”的室内外同时布展的方式,在占地65000广阔的室外开辟了陈列区,融古代供水及现代化水厂为一体,使前来参观的人们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又看到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增长了许多有关水的知识,在优美的环境和实物展示中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保护“生命之源”的意识和紧迫感。
  展出是博物馆向人们展示成果的基本形式。给水技术博物馆以室内展室和室外展区两大块面展示珍贵的史料和实物。
  室内展室:有500 m2,分“水知识”、“给水史料”、“给水技术”、“水文化”等展厅。
  水知识展厅:该展室是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阵地,首先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和古希腊思想家泰尔斯对水的共识的语录:“水万物之本源也”(管仲),“水是万物之母”(泰尔斯)。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水与人类;与水有关的动态模型及水污染、水资源枯竭的雕塑,提醒人们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给水史料展厅:给水史料展厅展示了人类为了生存,从古代到现代用水的器具、发展史料及对我国给水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专家的介绍。介绍我国在给水技术方面最早、最大、最新、最富有特色的城镇供水设施、净水构筑物、相关仪器仪表设备器材等。
  给水技术展厅:采用图片、实物向人们展示过去和现代的给水技术,以及净水和输配水的技术。向人们介绍了地面水水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种净水构筑物和泵站等建筑物。介绍了节约用水的知识,水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和南通市自来水公司的风貌。给人们对净水处理及输配水技术有一简单地了解。
  水文化展厅:陈列了诗词、名人名句、散文、中国画、漫画、回文诗、民间民族用水器具等。让人们深深体会到“水”的无所不在,“水”的亲和。
  室外展区在水厂厂前区西南部展出了最早的用水器具实物,如水跳板、雨水天沟、水缸、轱辘井、水车,还有百年前的消火栓、1935年进口的一台电机带两台水泵的完整机组、移动冲洗罩滤池最初的实验装置等。另将各种材质、各种管径的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PVCU管、玻璃钢管及各种管配件竖立组合而成的“管林”,形同云南石林,人们穿行在此中,平添了几分情趣。而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伴着劳动号子,踩上一会儿水车,望着四处飞溅的水花和满塘荷花莲蓬,虽是满头大汗,却是留连忘返,乐此不疲!
  进入生产技术陈列区,可以参观水厂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水厂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一座原编制需146名职工的水厂现在每天只需2~3人值班,全厂仅36人,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水厂的风貌。
  在厂前区西北角则是利用院墙,建成的一座连绵150多m的“井廊”。其间保存了包括六朝、宋、明、清、民国时期的10多座井栏,井廊墙壁上还悬挂了收集到的一张张水井的照片(如:故宫里的珍妃井、慈禧储秀宫的水井、成都的薛涛井、杭州的钱王井、鲁迅故居水井、巴金在成都故居的双眼井等等。
  在通往该展区的铁索桥边有一座用镀锌管、镀锌管配件和水龙头组装而成的园林小品,因装有9个水龙头,故定名为“九龙亭”,它代表了管道工人的安装技艺。在水厂厂区西北约7000 m2的“小西湖”水面中间的小岛上建有一座古式古香的茅屋——“惜流堂茶馆”,在此品茶、垂钓,别有一番情趣。与小岛相连的是一座拱形断桥,拱桥的正中间截然断开了10 cm,是名副其实的西湖“断桥”(杭州西湖的断桥有其名而无其实)。
  给水技术博物馆借南通狼山风景区之优势,自然和人为地形成了美丽幽雅的“水博十景”:“生命之源”、“梅林春晓”、“管林蝉鸣”、“荷塘秋色”、“断桥残雪”、“井廊通幽”、“草堂疏影”、“镶山听涛”、“汲源夕照”、“紫琅晚钟”。
  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在收集、收藏给水技术发展史料的同时,还将经过整理、研究的信息制作中文网页(逐步实现用中英文同时制作),在因特网上定期发布给水技术信息和信息资料索引,开辟《水知识》、《给水史料》、《节约用水》、《政策法规》、《技术资料》、《专业信息》、《给水专家》、《热点论坛》、《水文化》(该专栏包含与“水”有关的诗歌、散文、笑话、歌曲和乐曲)等栏目。《网站链接》与国内外50多个有关给水排水、环境保护网站进行了链接。
  南通给水技术博馆的建立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给水技术博物馆的发展仍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相信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一定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