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王立章:无边界思维 无边界行走

时间: 2017-02-06 10:02

来源:

作者: 王立章

导读:若要想创新商业模式,打开层层市场空间,突破“边界思维”的无边界思维非常重要。传统制造业如何无边界思维,传统环保业如何无边界行走,怎样用“+”思维打开不同的空间,又如何找到“+”思维的原点?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章为您特别讲述。

blob.png

王立章

现实世界中,经常遇到一些中小型公司,不只是环保公司,经营也有几年了,有的十几年了,但一直做不大,甚至某些企业几乎同时起步,技术和产品也很类似,但有的已经市值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但同期起步的其它企业仍然在营收几千万的水平徘徊!要说行业大势,大家都一样,要说技术,都差不多,有的企业甚至更好,我想大家可能会说是关系做的不到位,是的,环保行业以前确实是政策和关系驱动的市场,有钱有关系就能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政府的不断简政放权,最近几年整个外部环境发生了不说翻天覆地,起码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资本化、互联网化、生态化、国家化等,如果你一直蛰伏着,那这几年也应该厚积薄发了。当然,一个企业的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技术、人才、营销、管理等等,但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随着政府界面的不断后移,让渡出更多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你准确把握用户(有时就是政府)的需求、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找到自己的赢利点、通过整合资源和生态合作构筑利润护城河,这就是商业模式。现如今商业模式比以往要重要的多,特别是环保行业,在目前市场化和资本化大潮的推动下,商业模式越发重要,因为资本是看未来的,商业模式是述说未来的。但这里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别人可以创新商业模式,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而你不行!在我看来,是边界思维的问题!

“边界思维”好像以前没人这么讲过,暂时创个词吧,意思是说思维局限在某个边界范围内。这里说的边界,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可以是时间边界、空间边界,也可以是行业边界、技术边界,还可以是产品边界、服务边界……包括所有你能想到的与“边”、“界”、“范围”、“领域”相关的词。若要想创新商业模式,打开层层市场空间,突破“边界思维”的无边界思维非常重要。

传统制造业无边界思维

有一个地处西部省份的老三线国企,从事的是传统设备制造,位于窄众市场,市场空间百亿左右,所在城市属于人才洼地,更多的人寻求到南方打工,所以该企业大多数中层都没有本科文凭。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在2001年到2013年12年时间营业收入从3.1亿增长到63亿,增长20倍,利润从2000万增长到9.2亿,增长45倍之多,这家企业叫陕鼓动力,听起来就是个设备制造商,没错,1968年建厂伊始一直就是鼓风机、透平机械等设备制造,直到2001年新任董事长印建安上任,一路从单体设备制造、设备成套,到工程成套,再跨界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从设备在线故障检测,到设备预防维护检修,到备品备件服务,再到设备全托管运营,最后到设备运行大数据和云平台服务,从气体分离设备提供商,到气体提供运营商……印建安的无边界思维,带领陕鼓动力一路无边界行走,造就了今天陕鼓的成功。2016年12月11日陕鼓动力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该奖项被誉为“工业界的奥斯卡”,三年才评选一次。但如果陕鼓一直局限于设备制造的范畴,最好的可能是一直在几亿或十几亿的营收水平上徘徊,因为本来市场空间就有限,那么资本市场上也就难觅其踪了,坏的情况或者早被国外公司挤垮了,也许被其它公司整合或并购了。

传统环保业无边界行走

我们再来说一个我们身边的环保界的例子。桑德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创业之初是做工业污水治理工程并不断设备化,后期延伸到市政污水的投资运营以及固废处置等传统环保领域。最近几年,随着政策的风云突变,传统环保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可谓刺刀见红,这时大家悄然发现,文一波先生已经带领他的团队,从固废处置,延伸到环卫清扫并跨界到+互联网,从垃圾清运到资源回收+互联网,最近城市矿山也在济南落地,三网融合指日可待!

同时,桑德环卫延展出很多的广告载体,形成环卫+垃圾箱管理+公厕管理+广告经营模式;再生资源+易再生O2O,到供应链金融,形成再生资源最大的交易平台;另外,从传统环保,到新能源锂电池+互联网,再到充电桩+互联网,目前正计划将闲置的停车场连接起来,打造分时共享停车,向城市服务转变;将来利用环卫网络,打通快递物流业务,占据城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说了这么多,你现在再来看桑德是做什么的,环保公司?环卫企业?物流公司?广告公司?其实桑德已经从传统污水处理、固废处置,一路无边界思维,无边界行走,现在已然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到最后也许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服务商。从环卫切入最后走向智慧城市的桑德模式的尝试获得了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的首肯。

“+”思维打开不同的空间

从这两个个案我们看到“只要勇于打开一扇窗,就会有巨大的机会。”但如何做到呢?我们从特殊到一般去试着推而广之,抽象出一种简单的模式,姑且称之为“+”。不论你做什么业务和生意,都试着在模式上加上“+”去思维,可能会打开不同的空间!

如果你是做环保设备的,那么“设备+”的思维也就是陕鼓动力的模式,设备+服务+金融+备件+托管+运营+互联网+……

如果你是做工业污水治理工程的,那么“工程+”的模式可以做出不同的业务领域,污水工程+服务+运营+在线监测+物联网+排污权管理+排污权交易+……

如果你是做大气治理工程的,比如VOCs治理,其实也可以走出一个“VOC+”的模式,若是溶剂型VOC,则VOC+溶剂回收+投资+运营+……若是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则VOC+危废处置+活性炭再生+互联网+区域VOC治理服务商+雾霾预警+应急响应+……

如果你是做土壤修复的,那“土壤+”是必须的,土壤+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休闲养老+…… 现在墓地比较贵,人们调侃说死不起了,那土壤+墓地也许会打开另外一个市场空间。

其实,环保可以“+”很多领域,如有机废弃物,包括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等,做成有机土壤调理剂,提升土壤有机质,形成有机废物+农业+有机农产品+物流+定点配送+……..

环保+工业+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绿色物流+金融+…… 也可以开辟绿色制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果你是做互联网的,那就需要“互联网+”,互联网+出行+旅游,造就了携程、途牛等,互联网+私家车,出现了滴滴、优步,还有互联网+金融+养老+零售+……

说到互联网,其实存在两条战线,一条是互联网不断向传统领域渗透,即“互联网+”,还有就是传统领域嫁接互联网,即“+互联网”,不论哪种,都是“+”法思维和模式。

“+”思维的原点在哪?

说了这么多,最后要特别强调一点,无边界不是盲目,“+”思维是有原点的,即用户,紧紧围绕用户需求的“+”思维才可以真正助你走出竞争,驶入蓝海!

首先,你的心要贴近客户,从理解客户到换位思考,直至与客户成为一体,这样的无边界思维才不会盲目,无边界行走才不会误入歧途!否则听起来很爽,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大,结果却很尴尬!

再回到陕鼓的案例,为什么要做供应链金融,不是他想做,是因为客户有需求,当时他的大部分客户都是民营企业,买设备没有钱,融资又困难,为此,陕鼓提出了为客户提供项目融资的新型服务思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陕鼓只在陕西省境内有授信,在陕西为用户提供融资服务没问题,但在其它省份则障碍多多,按理说陕鼓完可以不去管,不是其份内之事,但陕鼓担当起来了,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最后中信银行放开陕鼓在其它省份的授信,从而不但解决了用户的融资问题,同时使陕鼓的市场开拓能力增强、促进了公司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靠融资服务收入盈利能力也提升了,2013年,产品金融合作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为7.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1.43%。

因此,作为企业家而言,既要做到贴近用户的无边界思维,更要做到敢为人先、乐为人先无边界行走, “想”和“做”是两个层面,所谓行胜于言才有机会最终成功!

当然,谁都可以也应该无边界思维, 但无边界行走却要慎重了,是做独行侠还是结伴而行,要谨慎选择!如果你有强大的心理资本、过人的胆识和驾驭能力,当然还要有钱或融资能力,你可以像野蛮人一样不断跨界,进入一个个未知的领域,否则,还是要结伴而行,寻求生态合作,抱团取暖,才能走得更远!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